顿时,学堂内死寂如坟,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皇子们瞪大双眼,喉结上下滚动,却发不出半点声响,唯有此起彼伏的粗重喘息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李希颜捏着胡须的手指微微发颤,目光死死盯着朱棡,似要将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晋王殿下重新审视一番。
朱元璋身边的太子朱标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地望着堂内的朱棡,不知心中是惊是叹。
唯有朱棡,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眼底尽是洞悉世事的锋芒。
因为,他知晓,无论是汉高祖刘邦,还是父皇朱元璋,都逃不过出身低微的事实。
刘邦本是沛县街头的混混,六国旧贵族打心底瞧不上这个草根出身的新君,曾经项羽麾下的旧将、齐国田氏等世家大族,背地里嘲讽刘邦“土包子,也配坐拥天下”。
再者,刘邦创业之初,韩信、彭越等能人不过是与他合伙打江山的盟友,若不封王,随时可能倒戈相向。
所以,刘邦前期分封异姓王,待江山稳固后,又将这些威胁一一铲除,转而大封刘氏宗亲,本质上不过是白手起家的穷老板,因公司根基薄弱,只能重用亲戚维系基业。
而朱元璋,出身赤贫农家,从讨饭乞丐一路登上皇位,官僚集团中的文官们视他为骤然得势的“暴发户”,满心不屑。
淮西武将集团更是骄纵跋扈,史书里满是他们目无法纪的恶行,几乎将“等你一死便造反”写在了脸上。
当然,朱元璋也的确错杀了不少功臣,但纵观历朝历代,哪位帝王不是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信条?
这份猜忌,还得“归功”于司马懿。
此人太过能隐忍,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显山露水,进退有度。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的开国功臣哪怕不作死,可落在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眼中,越看越像蛰伏的毒蛇。
这还管你是真心忠于大明,还是假意逢迎,为保江山永固,唯有除之而后快。
再加上,老农民骨子里对血缘关系的天然信赖,分封藩王便成了朱元璋眼中维系王朝统治的不二之选。
毕竟,古往今来,皇帝多如过江之鲫,可像李世民这般“六边形战士”,千百年才出独一份!
人家打从娘胎里就带着王炸开局,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妥妥的顶级权贵!
老爹李渊揭竿而起时,关陇贵族集体站台,直接组了个豪华创业天团。
所以,这江山是李家带着一票豪门大族合伙打下来的,根本用不着派儿子们四处“打工”镇场子。
朝堂之上,亲戚扎堆,五姓七望这些老牌贵族盘根错节,靠着联姻把利益捆成了铁疙瘩,这宗族势力,朱元璋和刘邦拿什么比?
更何况,除了李世民牛逼能镇得住场子之外,人家李家的“人才库”,简直是神仙阵容!
李孝恭(堂兄弟)大唐南方战神,平定整个江南(灭萧铣、辅公祏),几乎一人包办大唐半壁江山。
打仗稳如老狗,从不翻车,堪称李世民家族最靠谱的“工具人”。
李道宗(堂弟)骑兵狂魔,跟着李世民暴打突厥、薛延陀,骑兵战术贼6,灭高句丽时当先锋,硬刚辽东。
李神通(叔叔)菜但忠诚,李渊起兵时在山东拉队伍,虽然打仗常输(被窦建德吊打过),但忠心耿耿。
这属于“气氛组功臣”——能力一般,但撑场子很重要。
李道玄(堂弟)早逝的猛男,虎牢关之战跟着李世民玩命,差点被窦建德捅死,后来打刘黑闼时冲太猛,战死。
就这满屏的“王炸”配置,放在隋末,加上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别人拿什么打?
反观刘邦和朱元璋,一个从沛县混混起家,被六国旧贵族骂成“土包子。”
一个讨饭出身,被官僚集团嫌弃是“暴发户。”
身边的功臣要么是合伙打天下的刺头,不封王就翻脸,要么是嚣张跋扈的武将,造反都快写在脸上了。
这比起李世民那开挂的宗族背景?
可不只能靠封儿子、侄子当藩王,亲自下场“打补丁”,给江山社稷上个“保险”?
李希颜凝视朱棡良久后,苍老的声音再度响起:“三殿下剖析得鞭辟入里,宗室势弱难以镇抚天下,这点老夫深以为然。”
“可藩王若尾大不掉,重蹈汉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纷争的覆辙,致使天下生灵涂炭,这江山社稷又该如何收场?”
说罢,李希颜紧盯着朱棡,似要看透这位皇子是否已有破局之策。
朱棡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神色间透着几分果决:“先生,这天下并无两全其美之策,而治国理政如同走单索,从来都是有得必有失。”
“若想保江山稳固,就不能奢求事事周全。”
“毕竟,谁敢大言不惭地说,能寻到个万无一失的万全之策?”
话罢,朱棡缓缓起身,看向李希颜行了一礼,继续开口:“所以,眼下权衡利弊,封王虽有隐患,但比起宗室孱弱、外臣坐大的风险,或许已是当下能走的险中求胜之路。”
李希颜如遭雷击,身躯剧烈震颤,须臾,竟缓缓起身,朝着朱棡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晋王殿下今日这番见解,字字珠玑,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老臣受教了,此番教诲,定当铭记于心!”
这深深一拜,行的竟是师者之礼!
很明显,朱棡为李希颜上了生动的一课,更是不在称呼朱棡为三殿下,而是晋王殿下。
学堂内又是一片寂静,众皇子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一幕。
谁也没想到,平日里威严博学的李希颜,竟会向朱棡行此大礼,承认自己在这场论辩中甘拜下风。
朱橚缓缓转过头,眼神中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直勾勾地盯着朱棣,口中喃喃道:“三哥赢了。”
朱棣微微一怔,随即目光深沉地看向朱棡,唇角微微抿起。
“治国理政如同走单索,从来都是有得必有失,说的不错,说的好呐。”
就在此时,爽朗的笑声响起。
朱棡微微侧目,只见朱元璋单手推开学堂大门,缓缓踏入其中,眼中更满是对于朱棡的赞叹。
可此时,朱棡却是有些发呆,因为就在朱元璋刚踏入大本堂之时,朱棡就查看了朱元璋的词条。
这词条,多少有些豪华!
满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