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元璋追得气喘吁吁,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脚步虚浮地一屁股坐在了阶梯之下。

此时的老朱双眼圆睁,狠狠瞪向躲在柱子后面的朱棡,口中骂骂咧咧道:“恁奶奶个腿!小兔崽子,你跑的还挺快!”

那声音中满是怒意未消的粗粝,却也隐隐夹杂着一丝拿这个儿子没办法的无奈。

手中甚至还紧握着那只脱下来的靴子,胸脯一起一伏,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朱棡躲在柱子后面,探出半个身子,冲着朱元璋翻了翻眼皮,脸上露出一副颇为狡黠的神情,故意拖长了音调说道:

“恁骂俺奶,俺找俺娘告状去!”

说完,朱棡还缩了缩脖子,像是怕朱元璋突然又冲过来一般,眼中却满是促狭的笑意。

朱元璋听到朱棡这话,气得又是狠狠瞪了他一眼,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眉毛都倒竖起来:“咱哪骂你奶来?个小龟孙!咱骂的就是你!”

此刻,这父子二人情绪激动,竟连凤阳俚语都不自觉地飙了出来。

朱元璋口中那带着家乡韵味的粗话,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与他平日里朝堂上的威严形象大相径庭。

而朱棡那回应的话语,同样带着凤阳方言的独特腔调,带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

这一来一回间,倒让这充满庄重肃穆之气的奉天殿,多了几分寻常人家父子间的烟火与亲昵。

更是让人不禁感慨,即便身处帝王家,亲情之中那份真实与随性,也是难以磨灭的。

朱元璋看着眼前机灵滑头的朱棡,终究还是懒得再与他过多计较这一时的口舌之争,便是半靠在阶梯上,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神色也缓和了几分。

又是沉默片刻后,老朱缓缓开口,语气中少了些刚才的怒气:“昨夜,讲子不言父,可有些话若是一直憋着,实在不吐不快?”

“现在你爹我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你面前,有什么想说的,就讲讲吧。”

这语气,多少还带着一些怨气。

毕竟,在老朱的心中,虽然不敢大言不惭地自夸是千古难寻的极好皇帝,可这些年来,为了天下百姓,他着实付出了诸多心血。

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直到深夜还在操劳,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这些辛苦朝中大臣们都看在眼里。

怎么到了朱棡这里,就是子不言父,不吐不快?

就是于老朱家而言,无错。

可于天下而言,他朱元璋就是对不起天下百姓?

对此,朱棡从柱子后缓步走出,在朱元璋身侧落座时特意保持了半步距离,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石栏上的龙纹,方才启口: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这话的深意,原是让宗室戍守边疆、拱卫皇权。”

言毕,朱棡又是目光灼灼,凝视着朱元璋:“爹可还记得,这是您亲口所言?”

朱元璋握着靴底的手指瞬间收紧,骨节微微发白,他缓缓点了点头,确认自己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见朱元璋颔首,朱棡紧接着追问:“那我再问您,关于宗室俸禄一事,您可曾定下规制?”

朱元璋身形微微一怔,目光闪过一丝复杂神色,随后正色开口道:“此事也无需瞒你,关于宗室俸禄,咱确实已初步拟定规制。”

“每年支取禄米五万石、钱二万五千贯,另赐锦缎四十匹、盐二百引。”

这便是朱元璋为诸位皇子所定下的俸禄标准,亦是未来大明皇室宗亲俸禄制度的雏形。

追根溯源,朱元璋幼年时,因饥荒肆虐,父母兄长相继饿死,家破人亡的惨痛经历成为他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痕。

正因如此,老朱在登基称帝后,对于子孙后代的荣宠厚禄近乎达到偏执的程度。

而且,朱棡记得《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曾言:“朕之子孙,当永享厚禄,绝不再受饥寒之苦。”

短短数语,字字千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朱元璋对皇室宗亲的态度!

朱棡目光如炬,直直凝视着朱元璋,声音虽轻,却字字掷地有声:“若是依您所定,大明国祚,恐难逾百年。”

话音落下,这看似轻缓的话语,却如惊雷炸响,瞬间在空旷的奉天殿中回荡,震得空气都仿佛凝滞。

朱元璋原本低垂的头猛然抬起,眼中杀意翻涌,凌厉的目光如利刃般刺向朱棡。

靠在殿门处的朱标,身形剧烈晃动,险些踉跄跌倒,他瞪大双眼,死死盯着朱棡,眸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时光在这剑拔弩张的氛围中仿佛凝固,良久,朱元璋缓缓伸出手,沉重地搭在了朱棡的肩头,他的声音低沉而饱含威压,仿佛从牙缝中挤出一般:

“老三,你当真清楚,自己究竟在说些什么!”

这一刻,朱元璋的怒意如汹涌的潮水彻底翻涌,他的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令人胆寒的阴霾,那怒火已燃烧到了极致。

身为大明开国之君,让王朝蓬勃兴盛、重现盛世辉煌,这是朱元璋穷极一生的夙愿与执念。

然而,朱棡,这位身为他亲生儿子、尊贵嫡子的人,竟在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奉天殿中,公然说出“大明国祚不过百年”这般惊世骇俗之语。

这早已超出了大不敬的范畴,堪称犯下了滔天之罪!

纵使朱棡是自己的血脉至亲,在如此触及帝王逆鳞、动摇国本根基的话语面前,朱元璋心中的怒火与难以遏制的怒意,也让他难以轻易释怀、姑息容忍!

朱棡真切地感受到肩头传来的那股沉重压力,似有千斤之重,压得他微微一沉。

这让他的脸上不由得泛起一抹无奈之色,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缓缓开口道:“爹,您先消消气,且听儿子把话说完。”

“爹,您当年为何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揭竿而起,推翻暴虐的元朝统治呢?”

“就因为,您是天命所钟?”

“您、该不会真信了李善长、刘伯温的鬼话吧?”

朱棡这番话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泛起层层涟漪。

朱元璋的面色陡然一紧,原本冷峻的神情中多了几分凝色。

那只紧紧捏住朱棡肩膀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松开,力度减弱,仿佛思绪也在这一刻被朱棡的话语所牵引,暂时忘却了先前的怒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