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第246章 婚事有变

作者:醺浅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08:02:5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王承恩与侯恂对视一眼,一时语塞。自从朱慈烺在南京登基,把崇祯皇帝软禁起来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朱慈照作为楚王,被安排在云州坐镇,这桩婚事更是朱慈烺一手操办。

“王爷,”王承恩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这是为了大局着想啊!”

朱慈照追问道,“所以,假如我能娶了左梦梅,只要局势一动荡,左良玉肯定会趁机造反?”

这话一出,王承恩紧张得满头大汗,连忙四下张望,生怕有人听见。

侯恂轻咳一声,语气严肃:“王爷年幼,不知轻重。这等话可不能乱说。”

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想必是迎亲的队伍到了。朱慈照站在太湖石上却没有动作,他目光远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与不安。

就在此时,武昌侯府内,另一场谈话正在进行。

左良玉靠在软榻上,脸色苍白,不住地咳嗽。他的对面坐着军师黄澍,以及从大同南下的代王使者陈永熙。

“流寇在襄阳、落阳圈地分田,”陈永熙沉声道,眉头紧锁,“此举与鞑子如出一辙。若任其发展,恐怕后患无穷。”

黄澍冷哼一声:“鞑子如此,流寇如此,连太子也学会了这一套。真是好一个'与民同乐'啊!”

左良玉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代王那边如何?”

“王爷已迁至镇西卫,在吕梁山中立足,有精兵三千。”陈永熙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代王亲笔,请侯爷过目。”

左良玉接过信件,目光在纸上快速扫过。片刻后,他露出一丝笑意:“那就好,有代王和楚王在,太子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永熙犹豫片刻:“还有个五皇子。”

“听说他正被李自成控制着?”左良玉眉头一皱。

“李自成说过,若金陵不保,就把五皇子留给鞑子。”陈永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左良玉眉头紧锁:“他能守住金陵?”

“难。”陈永熙摇头,“吴三桂已入中域,李自成根基未稳,难以抵挡。更何况……”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一个家丁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老爷,楚王府那边传来消息,说楚王爬上了太湖石,不肯下来!”

左良玉脸色一变,正要说话,又一个家丁跑了进来:“老爷,小姐说她不愿嫁人,把自己关在房里了!”

黄澍和陈永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左良玉揉了揉太阳穴:“去请夫人过来。”

很快,左夫人匆匆赶到。她听完事情经过,叹了口气:“这两个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八岁,年龄相差太大了。”

左良玉沉默片刻:“这门亲事,是太子定下的。”

左夫人脸色一变:“太子?他……”

“他想借这门亲事,拉拢我军。”左良玉苦笑道,“可惜,他高估了我的能力。”

自朱仙镇一战后,他的精锐尽失。如今虽号称八十万大军,却已不复当年之勇。这些情况,太子不可能不知道。

“那现在怎么办?”左夫人问道。

左良玉正要回答,外面又传来一阵喧哗。

“报!楚王从太湖石上跳下来了!”

众人脸色大变,左良玉猛地站起身,却因动作太急,引得一阵剧烈咳嗽。

“不过王爷没事,”家丁继续说道,“落在了花坛里,只是把新栽的牡丹踩坏了几株。”

左良玉重新坐下,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这孩子,倒是有几分他父亲的性子。”

黄澍却若有所思:“侯爷,这桩婚事……”

“由他去吧,”左良玉挥了挥手,“若是强求,反倒不美。去告诉太子,就说我左良玉虽然败了,但还不至于用女儿的婚事来换取富贵。”

陈永熙站起身:“那我这就回大同复命。”

“且慢,”左良玉叫住他,“告诉代王,我左良玉虽然不敢说忠君报国,但求个问心无愧。若他日天下太平,愿与诸位把酒言欢。”

陈永熙躬身应下,转身离去。

陈永熙离开后,左良玉剧烈地咳嗽起来,整个人都蜷缩在太师椅中。他的面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胸口一阵阵地抽痛。

老仆眼疾手快地递上痰盂,左良玉吐出一团暗红色的血痰,这才慢慢缓过气来。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

“侯爷!”黄澍快步上前,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担忧。

左良玉摆了摆手,嘴角扯出一丝苦笑:“死不了,至少还能撑个一年半载。”说着,他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侯爷莫要说这种话,大明还需要您啊!”黄澍的声音有些颤抖。

“需要我什么?”左良玉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北上清算朝廷的意图是什么?”

黄澍顿时语塞,脸上的表情凝固了。以往他总是怂恿左良玉去南京找弘光的麻烦,但自从朱慈烺崛起后,他就再也不敢提这茬了。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传来的蝉鸣声。左良玉靠在椅背上,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的玉水。江面上商船往来如织,武昌城内一片繁华景象。

“侯爷,要不要请大夫来看看?”老仆小心翼翼地问道。

左良玉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自嘲:“不必了,这病我清楚得很。”他轻轻抚摸着胸口,仿佛在感受着体内那股无法驱散的寒意。

黄澍站在一旁,看着昔日威风八面的主帅如今憔悴的模样,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他还记得当年左良玉率军征战四方时的意气风发,可如今,连说话都要歇息几次。

“这些年来,我们打了太多仗了。”左良玉的声音有些沙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为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罢了。”

黄澍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太了解左良玉了,知道这位老将军心中的苦楚。

弘光是靠着南京勋贵们捧上皇位的傀儡,而朱慈烺却是凭实力打下南京的真主。仅用不到万人就攻下了南京,这份实力让左良玉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处境。

所以他只能龟缩在武昌,借着朱慈照的名义与南京对峙。就连朱慈烺把半个江陵给了柳腾龙和常延龄,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侯爷,”黄澍犹豫了一下,“要不我们西进西陲?张献忠虽然称帝,但他的根基并不稳固,我们若是……”

“住口!”左良玉突然厉声喝道,随即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黄澍连忙闭嘴,他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张献忠刚在益州称帝,正是锐气最盛的时候,依照左军目前的处境,去了无异于送死。

“再等一年吧。”左良玉靠在椅背上,声音中透着疲惫,“先把武昌、汉阳、汉口三城的防务搞好,只要守住武汉,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