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这批青蛙干透,孙明远和铁柱、福生在福生家搭了个大棚子。林蛙虽说是晒,却要避开阳光直射,需借助空气流通自行风干。三人忙活到天黑才完工。
干完活后,孙明远给每人发了两块钱工钱:“妈,四婶,后面几日还需劳烦诸位。”
“你这孩子,跟我们还这么客气。”孙巧莲笑着说,却还是把钱收下了。
第二天,趁着大珠二珠不上学,孙明远赶着驴车带全家去乡里赶集。驴车上坐满了人,欢声笑语不断。
到了镇上,他先带着孩子们去吃了些小吃,随后寻铁匠为犬只打造护颈圈。铁匠是个老手艺人,看到孙明远就热情地打招呼。
“明远来了?又要打项圈?”
“是啊,上次那批用着挺好,这次再打几个。”
铁匠点点头,开始忙活起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几个防狼项圈很快就打好了。
孙明远看着热乎的防狼项圈,也是眉开眼笑,麻利地付了钱。
在家休息了三天后,孙明远又带着张富贵三人进山。山里还有天麻和林蛙等着他们,等这段时日一过,不光林蛙难捉,药材也将冒出新芽,到时候营养都被枝叶吸收,根茎就会干瘪,价值大跌。
为了多带些回来,他们在大个子身上套了个板车。这匹驮马现在已经完全认可了孙明远,成了他最得力的帮手。
到了目的地,当晚四人就开始忙活。那个山谷果然是个宝地,过去这么多天了河里还有不少林蛙往山林里爬。数量比不上先前,但也抓了两麻袋。
剩余工夫里又挖出好几袋药材,这一趟收获颇丰。回去后光是处理这些东西就够忙活一阵子了。看着满满的收获,几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携着月光,几人迈着丰收的步伐,往山下走去。
春去过后,便是迎来了夏日。
这日,孙明远站在大哥孙明德家门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裤缝。初春的寒意还未散尽,院子里飘着淡淡的柴火味。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
吱呀一声,门轴发出细微的响动。院子里,孙明德正挥舞着斧头劈柴,浑身上下透着股子干练劲。
“大哥。”孙明远走近几步,看着飞溅的木屑,“歇会儿,我有事跟你商量。”
孙明德抹了把额头的汗,将斧头随手插在木墩上:“什么事这么正经?”
“我琢磨着...”孙明远斟酌着用词,“咱们要不要搞个养猪场?”
“养猪场?”孙明德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活计,“现在猪肉紧俏,这主意确实不错。”
孙明远点点头:“我出钱,你来经营,六四分成。你觉得怎么样?”
话一出口,孙明远却蹙起眉头。院子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这事似乎没这么简单。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在屯子里带着铁柱和福生打猎,确实赚了不少钱。要是这会儿突然大张旗鼓地帮大哥搞养猪场,怕是要惹来一堆闲言碎语。
更要命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单干养猪场,处处都得看人脸色。饲料供应、防疫检疫、销售渠道,哪一样不是问题?
“大哥,”孙明远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改主意了。”
“嗯?”孙明德疑惑地看着他。
“咱们不如搞个养猪合作社。”孙明远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笃定,“把屯子里的人都拉进来。”
“合作社?”孙明德皱眉思索,“这...靠谱吗?”
“村部那几间空房子正好可以改造成猪圈,”孙明远继续说道,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以后要是扩大规模,拿地收地相当顺。最重要的是,大家伙儿一起干,有事好商量。”
孙明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得先问问德安叔的意思。”
“我正有此意。走,咱们这就去找他。”
林德安正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看到两兄弟一起来访,老人家露出慈祥的笑容:“哟,稀客啊。今儿个怎么想起来看我这老头子了?”
孙明远也不拐弯抹角:“德安叔,我想在咱们屯子里办个养猪合作社。”
“合作社?”林德安脸色骤变,声音都提高了八度,“这才分地没几年,你小子又想搞集体那一套?”
“不不不,”孙明远连忙摆手解释,“这跟以前的合作社不一样。咱们这个完全自愿,谁想入股谁入股,按股分红。”
林德安眯起眼睛:“具体怎么个章程?”
“我当社长,大哥负责具体运营,您来当会计。”孙明远侃侃而谈,“其他社员只需要出资,年底等着分红就行。”
“那要是亏了呢?”林德安不愧是当了多年村长的人,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处。
“不会亏。”孙明远胸有成竹,“我和大哥准备出五六百,再加上铁柱福生那边,起码能凑个千把块。”
“这么多?”林德安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脚步声。铁柱和福生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社长,听说你要办养猪合作社?”铁柱笑嘻嘻地问道,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这消息传得够快的。”孙明远笑着摇摇头。
“那算我们一份。”福生也开口道,“我们手里还有些钱,正愁没地方投呢。”
我同意,不过还得细化准册,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林德安点点头,“不过得想办法把工钱控制住。”
“那是自然,”孙明远笑道,“按活计给钱,保证不会亏本。”
“对了,”林德安突然想起什么,“要不要开个村民大会,把这事说说?”
“那是必须的。”孙明远点头,“管他们来不来凑热闹,总得让大家知道。”
“行,那我这就去通知。”林德安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德安叔。”孙明远叫住他,“咱们得先把章程定下来。”
几个人又坐回院子里的长凳上。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远处传来鸡鸣狗吠,一派祥和景象。
“首先是股份问题,”孙明远掰着指头算道,“一股一百块,每人最少一股,最多十股。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那分红呢?”铁柱问道。
“按股分红,年底结算。”孙明远解释道,“不过得先预留一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那管理层面呢?”林德安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设立理事会,”孙明远早有准备,“我当理事长,大哥当副理事长,您当会计。再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当理事,监督我们的工作。”
“这样确实稳妥。”林德安点点头。
正说着,又有几个村民闻讯赶来。院子里很快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个新鲜事。
“我说明远啊,”有人问道,“这养猪场一年能养多少头猪?”
“开始小点,一百来头。”孙明远回答,“等站稳脚跟了,扩大规模,一年养个几百上千头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