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在听到马皇后的话后郁闷的摇摇头。
“你当咱没问过呀?”
“这小子滑头的很,根本不搭咱的话茬!”
马皇后闻言噗嗤一笑。
“重八,你是不是傻?”
“这种问题能直接问么,你可以让雄英和允文替你问呀!”
“他们俩?”
“对呀!”
“此等犯忌讳的话题,跟小孩子说说还行,哪能堂而皇之的讨论?”
老朱听到这话眼前一亮,兴奋的直拍大腿。
“对呀!”
“若是让陈平安跟小孩子闲聊,他就没有半点压力了!”
“咱就这么办!”
虽然老朱已经想好对策,但依然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老朱刚吃过早饭,就顶着两个黑眼圈将两个孙儿叫了过来。
“今天你们俩上学替咱问个问题!”
“啥问题?”
“问问咱大明的藩王宗室之政,有没有既能保证宗室利益,又能不侵害国家的两全之策!”
“好!”
两个小学生在得到老朱的授意,蹦蹦跳跳的来到隔壁学堂。
“先生好!”
“好!”
“你俩今天来的挺早呀,没先出去玩一会儿?”
“没!”
“爷爷让我替他问个问题……”
“啥问题?”
“爷爷想知道,大明的藩王政策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两全其美?”
“嗯……既不损害大明利益,又不损害藩王宗室利益……”
陈平安听到这话当场笑喷,心想这老黄头还真贪心,竟然敢问这种问题。
要知道这种好事,恐怕朱元璋都不敢想吧?
“此事确实有点难度!”
“若是你们问其他人,其他人还真未必能想得到。但既然问到我头上了,我就给你们想几个办法吧!”
“但你们得保证,咱们只是师生间闲聊,切忌不可出去乱说!”
“诺!”
两个小学生乖巧的坐在教室,静静的听陈平安讲解。在教室之外,朱元璋则竖起两只耳朵偷听。
“其实这事不难办!”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雄英和朱允炆听得懵懵懂懂,不太懂这两句话的含义。相对来说,老朱这个从小放牛、讨饭的苦哈哈,却是听懂这两句话的含义了。
陈平安是不想让咱白养着宗室!
果然,陈平安接下来的话验证了老朱的猜想。
“其实宗室不一定是朝廷的负担,有时候也可以是朝廷的助力。”
“我们只需将宗室的福利待遇改变一下形式,就可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又能让宗室子弟的福利制度得到保证。
“比如说,准许宗室子弟参军、参政、参加科举,让他们身体力行的为大明做点事,然后顺理成章的拿一份俸禄!”
老朱听到这话当场眼睛一亮。
对呀!
反正咱用那些官员也得给俸禄,何不用咱的后世子孙哩?
大明有上千个县令,其他各级官吏几十万人,足够养活咱家的后世子孙哩!
“再比如,建立一份宗室财富基金,每年皇室都往里投一部分钱,然后用衍生的利息支付宗室福利待遇等等。”
老朱听到这儿豁然起身,也顾不上丢人不丢人了,径直走进学堂。
“陈平安,你给咱好好说说这个财富基金是咋回事!”
“这个呀……”
其实陈平安早就看到老黄头了,只是没想到老黄头真敢进来。
“黄大叔,你还记得咱们先前聊过的银行吗?”
“记得!”
“你说的银行是老百姓存钱、取钱的地方!”
陈平安闻言微微一笑道。
“其实基金也可以这样理解。”
“只是基金不同于银行,基金只能存,不能取。即使支取,也只是支取本金衍生的利息!”
“哦?”
“这样一来岂不是是很少?”
“黄大叔,少总比没有强吧?”
老朱闻言尴尬的笑了笑。
“对!”
“总比没有强!”
“平安,你还有别的办法不?”
“有啊!”
“大明还可以派兵攻打他国,比如说攻打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将他们国家的国库纳入基金体系,用他国之财政供养大明之宗室!”
老朱听到这话两眼瞪得跟铜铃一般,他怎么也没想到,陈平安竟然想出一条如此毒辣的计策。
不过他低头一琢磨,顿时发现此计可行。
虽说他早就下令片板不得下海,且将越南、日本、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但他也非常清楚,他的不征只是相对于这几个国家的距离来说的。
若是有足够大的利益,他先前所谓的“不征”,则可以直接推翻。
“你觉得大明打下这些地方就能供养几十万宗室?”
陈平安闻言摇摇头。
“不能!”
“但总能供养一批!”
“而且,可以将宗室分封到这些地方繁衍,让他们为大明开枝散叶!”
“这样啊……”
老朱很自然就想到成吉思汗了,据说成吉思汗的子孙打到了大西边,建立了好几个强大的帝国。
若是自己也效仿成吉思汗,将自己的子孙封到遥远的国度,是不是既能缓解大明的财政压力,又能扩张大明的影响力?
然而,正当老朱神游物外之时,陈平安的话将他拉回了现实。
“黄大叔,其实咱们讨论这个问题没啥意义!”
“先不说咱大明朱皇帝能不能听咱俩的,就算他听咱俩的,咱们大明也逃不过王朝周期律。”
“王朝周期律是啥?”
陈平安闻言看着老黄头揶揄的笑了笑。
“敢问黄大叔历史咋样?”
“咱不是跟你吹,咱的历史可都是跟名师学的!”
“既然如此,请黄大叔说说历朝历代的存世时间!”
老朱一听这话直接懵了,他的历史知识还是李善长、刘伯温们给他讲的历史故事呢。若是问他唐宗宋祖,他还能说出个一二三,若是直接问他确切的历史时间他可真记不住。
陈平安就知道老黄头说不出来,当即自顾自的说道。
“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
“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
“元朝九十七年……”
陈平安说完这些,当即看向教室内的其他两名小学生。
“黄长寿、黄长生,你们俩说说,这些朝代有什么共性?”
朱允炆沉默的低头不语,他实在是想不出这些朝代有什么共性。相对来说,朱雄英就机灵的多,一听老师这话就知道问题出在时间上。
“老师,这些朝代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的!”
“只有唐朝最长,持续二百八十九年,但也没超过三百年!”
陈平安闻言眼睛一亮,心想这家伙可以呀,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
“对!”
“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咱们封建王朝不论怎么修修补补,基本上都不会超过三百年!”
老朱听到这话当场傻了,他一直想着大明的千秋万代,现在却被人告知,大明最多也不会超过三百年,这让他情何以堪?
“陈平安,这到底是咋回事?”
“为啥历朝历代都没法超过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