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朱元璋 第19章 不合常理的老黄!

作者:火红的鸡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23:46:3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老朱听到这话一愣,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朱皇帝。

这让他非常奇怪,听这小崽子之前对自己的评价挺高呀,现在咋又这么说自己?

“陈平安!”

“啊?”

“咱想问一句,咱朱皇帝是刨你家祖坟,还是杀你全家了?”

“没有啊!”

“那你为啥说大明没有朱皇帝会更好?”

“这个呀……”

陈平安对朱元璋的感情非常复杂,或者说每一个后世华夏人都对朱元璋的感情非常复杂。

因为大明兴于他,但也亡于他。

若是没有他制定的一系列国策,大明恐怕将不复存在。但若是没有他制定的一系列国策,大明也不会积重难返,从而灭亡。

比如说藩王制度、海禁制度、卫所制度、财政制度等等。

因为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因此他制定的藩王制度可以代代传承,最后形成压垮大明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他制定的卫所制度,将士兵牢牢绑定在卫所中,致使大明后期卫所军户逃亡严重,即使没逃亡的军户也缺乏训练,最后沦为军官的农奴。

因为他制定的海禁制度,致使大明的商船被禁锢于内河,从而丧失了瓜分世界的大航海事业。

因为他所创立千疮百孔的财政制度,导致大明疆域虽大,却无辽饷可征。

可以说,大明的败亡在朱元璋建国之时就已经确立!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朱元璋,也得怪后世之君不作为。但一个王朝的发展,很大程度都要靠开国之君来确立。若是开国之君都做不到的事,后世之君几乎很难更改。

朱棣试图更改过,他不仅开放海禁,甚至还组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

然而结果呢?

朱棣一死,朱高炽这个小胖砸就废了下西洋活动,并且将一应海图、造船资料付诸一炬。

因此,陈平安有充足的理由怪朱元璋,怪他改革的不彻底,怪他改革的不深入,更怪他没有给后世留下足够的斡旋空间!

当然,陈平安最怪朱元璋的还是他没能给大明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让大明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封建王朝!

虽然陈平安心中对朱元璋有着颇多怨念,但他又该对何人诉说?

对老黄头么?

算了吧!

这个老黄头是朱皇帝的铁粉,自己在他面前说朱皇帝坏话,再给这老头气出个好歹就得不偿失了。

“黄大叔,我说错了,朱皇帝很好很好……非常好!”

“哼!”

老朱闻言冷哼一声,他才不信陈平安的话呢。只是这家伙不愿意说,他又不能强迫人家。

两人很快就到了王里正家,此时王里正已经将猪给赶了回来,正对着大肥猪研究从哪儿下刀。

因此,当他看到老黄头走过来时,赶忙招呼道。

“黄老哥,你来看看这口猪咋样,够不够肥!”

老朱闻言立马扔掉陈平安,颠颠的跑上前,对着地上的大肥猪上下其手。一会儿捏捏脖子,一会儿拍拍屁股,待到做完全部检查,这才朝着王里正竖起大拇指。

“这口猪不错,少说也得三指的膘!”

王里正听得这话当场笑的见眉不见眼。

“黄老哥行家,一眼就看出三指膘啦,哈哈哈!”

“来几个后生,听你们黄大叔的吩咐,他说让咋整你们就咋整!”

“好嘞!”

老朱见王里正将杀猪的活计交给自己,当即对着一群年轻后生开始发号施令。

“你们四个过来,将猪给按倒!”

“好嘞!”

“你……找几根麻绳,将猪的四蹄攒上……”

“黄大叔瞧好吧!”

老朱见猪被绑好,又命人将猪抬到一口八仙桌上,桌子后腿用两块砖头垫起,形成一个前低后高的缓坡。

“老王,赶紧找个木盆!”

“黄老哥,找木盆干啥?”

“还能干啥,当然是接猪血啦!”

“这么好的猪血,你舍得浪费?”

“哦哦哦……”

王里正赶忙从婆娘手里接过木盆,然后放到大肥猪脑袋底下。老朱见木盆的位置有点偏,当即用脚踢了踢,先将木盆踢到一边。然后从腰间抽出一把剔骨刀,对着肥猪的脖子刮了刮,将即将下刀位置的猪毛剃下,免得一会儿下刀的时候猪毛掉到猪血里。

老朱在完成这一切后,轻轻安抚肥猪几下,然后猛地捅下去,手腕使劲的一拧。

当老朱的剔骨刀抽出来后,一股强劲的血流冲出,笔直的流入下方的木盆当中。与此同时,肥猪的嘶吼声也渐渐平息,最后化为粗重的喘息。

直至肥猪彻底没了声音,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这才惊恐的睁开眼,满眼贪婪的看着八仙桌上的大肥猪流口水。

虽然槐花里算是远近比较富裕的村子,但一年也不见得杀一口猪。

今天这口两百斤的大肥猪,足够他们全村人吃一顿大肉啦!

杀猪可不是只捅一刀就完事,还要烧水烫猪毛,清理猪大肠等一系列后续。

只是后续的事情,老朱支使村里的小年轻就能干了,很多活根本不用他亲自动手。

老朱支使众人之时,看到陈平安饶有兴致的看向自己,当即朝着他摆了个恶狠狠的嘴脸。

“小子,再敢说朱皇帝的坏话,咱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哼哼!”

陈平安自动忽略了老黄头的威胁,只是满脸好奇的打量老黄头。

“老黄可以呀,你还真会杀猪呀!”

“当然!”

“咱当年在军中,那可是杀猪小能手。死在我手里的猪,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哈哈哈!”

“是吗?”

“敢问黄大叔,你在军中何军何职?”

老朱闻言不悦的哼了哼。

“滚!”

“少来套咱的话!”

陈平安对老黄头还真挺好奇的,儿子在外地当官,他自己还从过军,但又不是军户,那至少也得是个军官。

只是这样一个跟着朱皇帝打过江山的人,为啥要跑到他们这个穷乡僻壤当农民呢?

这不合常理啊!

当然,老黄头一家不合常理的事多了去了。

比如说他们家的伙食就很超标,谁家顿顿能吃上肉?

再有他那两个孙子,明显是受过系统性儒家教育的,对于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比自己这个先生还强!

还有他家的大儿媳,说实话有点漂亮的不像话了……

有句话咋说的来着?

无权而多财,家贫而妻美,势弱而早慧。

老黄头一家怎么看也不像有权有势人家,却有这么个漂亮的不像话的儿媳妇,这不是给自家招祸么?

陈平安之所以甘心种地,就是因为“势弱而早慧”这句话。

他可不想当方仲永,不想成为老朱治下的亡魂,更不想成为靖难之役被株连十族的倒霉鬼。

因此,他要蛰伏!

不过好长时间没去看过恩师了,是时候去恩师那儿转转,偷点恩师的墨宝当传家宝了,哈哈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