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大皇子忠孝侯刚刚传来消息,建奴礼亲王代善前来议和,随行人马已至扬州……”
多尔衮这个建奴摄政王的命令,执行力度还是很强的。
隆武二年元宵刚过,被其任命为‘和谈使’的代善,已是带着和谈使团抵达了扬州。
只不过,驻军扬州的朱成功却是深知朱聿键对奴的态度。所以对于前来和谈的代善,却是并未直接放行。
“议和?啧啧,怪不得另一时空里,那些建奴签了那么多卖国条约呢,原来是祖传的啊!”
得知建奴想要跟自己议和的事,正于武英殿召开小朝会跟众臣议事的朱聿键,于众臣有些不解的目光中,顿时不由得戏谑轻笑起来。
“陛下,我军接连数次全歼建奴,如今建奴已是元气大伤。此刻正是一鼓作气继续北伐、收复失地之时……”
“就是,失了数万大军,如今的建奴已是秋后的蚂蚱。只需一战,咱们就能收复京师,还都北京!”
不希望议和的,可不只有建奴一方。
大明之边,刚刚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的武将们,同样也是盼着继续建功立业呢。
这不,看到朱聿键那耐人寻味的戏谑笑容,以郑鸿逵为首的一众大明武将勋贵们,当即便纷纷站了出来开口请战,生怕和谈的事就此定了下来。
“陛下,老臣以为,倒是不妨先和建奴谈一谈……”
将军功名马上取,武将求战心切,自然可以理解。
只不过,向来北伐态度积极的首辅黄道周,这回去却是一反常态,率先对议和之事表现出了赞同的态度。
“陛下,臣也以为,可暂时先与建奴议和……”
继黄道周之后,身为次辅兼户部尚书蒋德璟,随即也是站了出来赞同议和。
“陛下,我大明从无与蛮夷外族议和之先例。当年建奴即便兵围北京,先帝亦未有议和之念……”
“如今我军士气正盛,臣以为当即刻挥师北伐,彻底剿灭建奴逆贼!否则时日已久,恐重演宋高宗南渡之事矣!”
不管是原历史时空的隆武帝,还是如今的朱聿锓,北伐建奴、收复国土,一直都是隆武朝廷的既定基调。
而追随于隆武朝廷的一众文臣,对于北伐的渴望,自然也并不逊色于一众武将。
可以说,自从郑芝龙‘引退’之后,整个隆武朝廷就只剩下了一个声音,北伐建奴、收复国土!
因此,面对黄道周、蒋德璟的接连‘背叛’,礼部尚书朱继祚、工部尚书曾樱、礼部右侍郎苏观生等一众内阁成员,当即便纷纷站了出来,激烈反对。
而为了打消朱聿键的议和之心,这些人不但搬出了自挂东南枝的崇祯,甚至连完颜九妹都搬了出来。
“诸位爱卿皆赤心报国,朕心甚慰啊!”
“不过朕相信,石斋先生跟八公先生亦是忠心为国,诸卿不妨先听听二位先生的想法如何?”
朱聿键作为上位者,自然不能一开始把自己的态度亮明了。
看着被众人怼得没机会开口的黄道周、蒋德璟,心中其实早已有了定计的他,终于也适时站了出来。
“陛下圣明!”
隆武朝廷的主战之火,可以说就是朱聿键一手燃起来的,他就是朝中最大的主战派。
能得到皇帝这最大的主战派的理解,黄道周、蒋德璟两人顿时不由得心中一阵火热。
“陛下,老臣与次辅并非反对北伐,收复故土。”
“只是眼下江南虽已初定,然在建奴的蹂躏下,各地如今已是一片萧条,百姓困苦已极,实在不是北伐之良机啊!”
“陛下刚刚免了江南各地钱粮赋税,如今国库空得老鼠见了都得流泪。
若此时强行挥师北伐,攻败垂成倒在其次,浪费了陛下辛苦打下的大好局面,臣等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臣与首辅之意,乃是以和谈之名,先拖上几年承平内政、积蓄实力……”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拼就是硬实力。
在朱聿键的示意下,黄道周、蒋德璟二人,随即也是满脸无奈的道出了眼下朝廷的困境。
“嗯,磨刀不误砍柴工,两位爱卿所说,倒也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明的问题在于内部,在于统治机器已经极度腐烂。
靠着打土豪、抄汉奸得来的钱粮收复南京及江南,只是朱聿键振兴大明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本就没打算‘一鼓作气’继续北伐的他,听到黄、蒋二人的解释,当即也是深表赞同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话虽如此,只是跟建奴议和于陛下的圣誉却实在是有些……”
朱继祚等人也不是冥顽不化的老顽固,黄道周、蒋德璟所说,乃是切切实实摆在眼前的事实。
加之皇帝此刻也已经表明了态度,朱继祚、曾樱和苏观生等人也只好作罢。
只不过,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既是大明的风骨,但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负担。
“陛下圣誉之事,朱尚书不必担心。建奴是为议和而来,但咱们却是可以把议和变为休战……”
还没等朱聿键开口,蒋德璟却是已是给出的解决之法,变议和为休战。
“倒也不必如此麻烦,只要能够重振大明,些许虚名又算得了什么?”
“传朕旨意,准许代善一行入京议和!”
朱聿键如今虽然身为皇帝,但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怎么可能为什么名声所累。
更何况,当初太祖皇帝还给元朝递过降书呢,但这影响到他再造华夏的功绩、名声了么?
看着足疾严重到走路都要人扶的蒋德璟,这会儿还在为了自己的名声费心思,顿时不由心中一酸的他,随即便挥手下达了准许代善进京议各的旨意。
“陛下,微臣不才,自请为谈判使!”
朱聿键准许代善入京的圣旨才刚刚出口,文臣班列中,一名身着五品文官补服的官员,却是抢先站出毛遂自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