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62章 敲山震虎猛捞钱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20:09: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陈子履猜得没错,刘靖之就是个大嘴巴,无论什么事到了他那里,都会传得满天知晓。

有人要整死高承弼的消息,很快在贵县众乡绅里,传了个遍。

这时,大家才猛然发现,之前错得有多么离谱。

这个“糊涂知县”,既不是狂妄的贪腐之徒,也不是无私的卫道士,而是有仇必报的狠角色。

之前,高家有兵巡道庇护,自然不怕什么知县。

如今,黄中色将高承弼亲手送进大牢,明显有与高运良割席的意思。

一个无权无职的举人,又没有铁靠山,还能翻出什么浪花?难道,斗得过现管上官不成?

高运良横行乡里几十年,身上一堆官司。

不用徇私枉法,恶意构陷,到处都是现成的由头。查你,谁也挑不出错。

往上头塞钱摆平?

能塞多少?

能塞几次?

用不了一年,高家就得倾家荡产,破家灭门。

高运良尚且如此,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全县乡绅惶恐不安,每个人都猛拍大腿。

后悔之前的两个月,不该唯高运良马首是瞻,和知县大老爷顶着干。

一时间,到县衙投帖求见的乡绅,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就连看大门的几个门子,亦行情看涨,收了不少打点红包。

陈子履一一会见,也不多说什么,客客气气招待一番,吩咐他们多顾着点乡里。

该赈济的赈济,该减租的减租,该借贷的借贷,不要放高利贷,更不要趁机吞并民田,弄得天怨人怨。

众乡绅心领神会。

大灾之后,在县城聚集等赈济的人,实在太多了。再这样下去,衙门迟早顶不住。

这会儿大家伙出出血,把自家乡里领回去,等于帮衙门解了急。

这是将功赎罪的机会。

干好了,之前的仇怨,便既往不咎的意思。

于是,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陈知县分忧。

这日,北山李员外、东津梁员外联袂求见。

陈子履在后院书房接待了他们。

一见面,李、梁二人便各自奉上两张单子,都是一大一小。

嘴里都说,举人身受皇恩,当造福乡梓。如今全县遭灾,理应出钱出力。

也不知衙门缺什么,一股脑带来,陈知县看着安排就是。

陈子履打开单子一看,不禁连连点头。

只见大单子上,每人捐赠大米各五百石,药材各五百斤,棉麻粗布各两百匹。

还有红薯、葛根等赈灾之物,林林总总,写了满满一页。以灾后的行情估算,至少值千把两银子。

小单子上,则写着纹银五百两,笔墨纸砚若干。

很显然,大单子是捐给衙门赈灾的,小单子是孝敬县尊的。

所谓的笔墨纸砚,当是端州砚、宣城笔、徽州纸之类的贵重之物。

总而言之,两人出手十分阔绰,求和诚意满满。

陈子履起身作了个揖:“两位员外心怀百姓,实在令人佩服。粮食、药材和布匹,本县就收下了。本县代数万灾民,谢过两位员外高义。”

给足了二人面子。

接着,又拿起小单子,露出为难之色:“只是这……”

李员外起身拱手:“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县尊务必收下。”

梁员外也道:“都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县尊勿要推辞。”

“这个……”

陈子履将声音拖得老长,良久,才将手里茶盏放下。

“银子就不收了,不过本县有一件难事,想请两位员外帮忙。”

李员外是众乡绅之中,对高运良最不以为然的一个。之前的联手,他就没多参与。

如今看清了形势,也最有意靠拢、巴结。

听到“帮忙”二字,连忙接过话茬:“县尊但有吩咐,我等不敢推辞。”

“那本县就说了?”

梁员外道:“县尊请讲。”

“是这样。平天山发现富矿,大家想必都听说了。本县已禀明钦差,转呈陛下。只是,这事倒有一桩难处。”

梁、李二人面面相觑,齐齐忐忑起来。

两个不是蠢人,都知道开山挖矿获利润虽丰,却不一定是好事。

朝廷坐收银课,肯定是赚钱的,这个毋庸置疑。

然而,真正去挖矿的人,却未必稳赚。

其一,招募人手、搭建高炉、挖掘坑道,都是要花大钱的。

银子没见着,先要搭进去一二万两;

其二,朝廷还没下旨,收税太监也没来,银课到底怎么收,谁也说不清楚。

“十抽其三”与“十抽其四”之间,差别可太大了。

假若抽税太高;或者矿石品相不好;或者刚挖几年,就把矿脉挖没了,那前期投进去的钱,就打水漂了。

亏了钱还算好的。

就怕矿脉挖没了,银课却依然要交,那问题可就太大了。

一时间,两人支支吾吾,都不肯接茬。

陈子履早有准备,举手打了个响指。

孙二弟托着一个木盘走出,放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两人一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见木盘之上,是几大坨被火烤得焦黑的东西,似石非石,似铁非铁。

陈子履道:“这是山里捡到的矿石,一场山火,把银子都烧出来了,真是因祸得福啊……”

他细细讲起那几天的经历。

原来,平天山上的沟沟里,隐藏着非常多矿脉,而且埋得很浅。只可惜平时草木旺盛,想把它们找出来,非常不容易。

盗采犯们往往要探查很久,才能找到一个地方往下挖。

这次山火席卷整座大山,火焰之旺,不是平时集柴薪冶炼能比的。

高温炙烤之下,平时不起眼的矿石,纷纷露出原形。

后来一场罕见的大雨,又冲刷了表层泥土,使得矿脉的位置,愈发明显。

几个绵村盗采犯去山里找了一圈,竟发现了三四个大矿点,整座山的蕴藏,远比想象中还要丰富。

陈子履道:“这是他们带回来的粗料,你们不妨带回去炼炼看,能出多少银子。”

接着,又从抽屉中拿出一大沓纸,递了过去。

“现下城外灾民众多,给口饭吃就肯干活,远比平时招募更便宜。至于工钱怎么算,采办铁器、柴心、木料、灯油等物,拢共要多少钱开支,每年能有多少利润,全在这里。就连本县的亲戚看了,也打算出点银子,占上一股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