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醴长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233章 ·黄州疫雪

作者:莲花妙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3:17:0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赤醴长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寻源·酒魂初诞

第233章·黄州疫雪

开场诗

(苏轼立于赤水河畔,执酒盏吟)

“雪压琼卮冻未流,瘟神窥户鬼啾啾。

真一未启山河泣,且向幽冥借酒舟。“

1.冻醪凝魄(约1800字)

黄州的雪下得蹊跷。

六角冰晶里裹着黑絮,落地即化血水,将赤水支流染成百千条赤蛇,在暮色中蜿蜒游窜。李清照掀开车帘时,一滴黑雪正巧坠入她掌心的青铜酒樽,“嗤“地腾起青烟。樽底“漱玉“二字瞬间蚀出焦痕,仿佛被烈火灼烧过的皮肤。

“这不是雪。“她指尖轻颤,酒樽表面泛起细密的裂纹,“是蒙元萨满的瘟咒。这种咒术以尸骸为引,将疫病封入水汽,遇热则化毒,遇冷则成瘴。“她望着远处血色的河面,想起三百年前在漠北见过类似的巫术——当时整个部落的羊群都化作淌着黑血的冰雕。

十里外的东坡雪堂,苏轼正将新酿的“真一酒“埋入桃林。酒坛触土刹那,地底突然传来婴儿啼哭,尖锐的声音刺破雪原。方圆百丈的桃树齐刷刷褪尽花色,枝干扭曲成青黑鬼爪,树皮上渗出暗红汁液,如同树木在流血。

“果然被盯上了!“苏轼猛拍封泥,坛口腾起腥臭白雾,“杜康前辈说的没错,赤水河底的酒魄,终究还是被瘟毒污了!“他抓起案头的《黄州寒食帖》,墨迹突然扭曲变形,化作蒙文符咒在宣纸上燃烧。

疾风卷着腥雪破窗而入,李清照闪身入室,金簪划破腕脉。血珠洒在灰烬上,竟凝成小篆:“瘟神借道,酒魄为祭“。每个字都在发烫,仿佛要从地面钻出来。“子瞻兄,速启真一酒!“她将青铜樽按在染血的符灰上,“唯有以酒魄洗髓,才能......“

话未说完,窗外传来马嘶。十八匹骨马踏雪而来,马骨间缠绕着腐烂的布条,鞍上骑士无头,手中弯刀刻满狼头图腾。为首者腹腔发声,蒙语混着汉话如铁砂磨耳:“大汗要的酒脉龙脊,交出来!不然,黄州就是第二个哈拉和林!“

2.雪堂剑鸣(约1500字)

李白的身影自《寒食帖》残卷中踏出,青莲剑挑着半壶冷酒。他银发飞扬,眼中燃烧着醉意与杀意:“尔等也配提酒?“仰头饮尽冷酒,剑锋泼酒成墨,凌空写下《将进酒》末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墨字化作锁链缠住骨马,李清照趁机掷出酒樽。青铜器撞在狼头弯刀上,竟发出编钟般的清鸣。樽内血符炸开,三具无头骑士瞬间炸成碎骨,骨屑落地即化为脓水。

“酒来!“苏轼拍开真一酒封泥。本该清冽的酒液汩汩涌出,却黑如脓血,腥臭扑鼻。他瞳孔骤缩:“酒魄被瘟神咒反噬了!这不是酒,是腐尸的胆汁!“

桃林深处传来陶渊明的叹息。

一瓣桃花穿过腥风雪幕,轻轻落在酒坛沿口。黑酒触花即沸,蒸腾的雾气中浮现出五千年的历史碎片:巴蜀巫觋祭坛上的青铜酒尊、敦煌酒肆里旋转的胡姬、楚地龙舟投粽祭江的白幡......每一幕都伴随着酒魄的呜咽。

“以史炼魄,以诗净浊。“陶渊明的声音自虚空传来,带着桃花的芬芳,“太白,该用那招了。还记得我们在夜郎国时,用《蜀道难》镇住的那条酒蛇吗?“

3.诗胆涤瘟(约1500字)

李白长啸跃起,足尖点过十八朵墨色酒花。青莲剑引动《蜀道难》诗韵,剑气纵横处,腥雪逆升如银河倒挂。险峻的蜀山、蜿蜒的栈道、悲号的子规,都在剑气中重现,化作实体的诗魂。

“就是现在!“苏轼将真一酒泼向剑幕。黑酒遇诗气,竟凝成无数酒魄小人,手持微缩的商周爵、战国罍、汉朝卮,前赴后继扑向瘟咒核心。这些酒魄身上带着各个时代的烙印:有的穿着汉服,有的披着胡氅,有的戴着唐巾,却都怀着同样的愤怒。

李清照咬破舌尖,血喷在金簪上,凌空写下新辞:“醉魄敢窃昆仑火,焚尽天下不义瘟!“簪尖所指,赤水河底升起九尊兽面酒樽。樽内历代酒魂化作火龙,每条龙身上都缠绕着《诗经》《楚辞》《唐诗》的词句。火龙掠过之处,蒙元萨满的骨马阵瞬间烧成白地,焦土里长出嫩绿的新芽。

雪停时,真一酒已复归澄澈。

苏轼舀起一瓢泼向桃林,焦黑桃树重绽新蕊,花心皆凝着酒露。他忽觉掌心刺痛,低头见《寒食帖》残灰中,竟嵌着一枚刻有“赤水酒脉图“的龟甲——正是蒙元所求的龙脊秘钥。龟甲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流转,仿佛活过来的血脉。

4.龟甲谜图(约1200字)

“此物断不可留。“李清照欲毁龟甲,却被苏轼拦住。

“你看这纹路。“他蘸酒在案上勾画,“赤水河、乌蒙山、二郎滩......分明是千年后的红军四渡赤水路线。这龟甲不仅记载着酒脉,更藏着未来的命运!“

陶渊明的桃花突然裹住龟甲,幻化出未来画面:

-扎西会议旧址的地窖里,红军用真一酒为伤员消毒,酒液滴在伤口上,竟发出金色的光芒;

-二郎滩渡口,船工以酒暖身横渡赤水,浑浊的河水在酒香中变得清澈;

-更远处,一个戴着眼镜的学者捧着龟甲研究,背后是现代化的酿酒车间,管道里流淌着金色的酒液。

“原来如此。“李白收剑入鞘,拎起酒壶畅饮,“我们今日所酿,竟是未来的救命符。这龟甲里藏着五千年的因果,环环相扣。“

李清照握紧龟甲,金簪在苏轼袖口绣下密文:“酒魄渡劫处,龟甲显踪时。“她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知道这场战斗只是开始。赤水河的酒脉,注定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又一次地守护华夏大地。

收尾词

(李清照焚香祭樽,倚窗而歌)

“瘟尘扫尽见真醇,龟甲龙纹证果因。

他日赤河烽火炽,雪堂桃魄护征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