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M35钢盔下无懦夫 第41章 41.打!

作者:麦子长在地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18:04:4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41.打!

进入芦苇荡十几分钟后,李华夏就找到了他们藏身的地点。

在杂乱的芦苇中他们用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木板房,一名士兵靠在木板上打瞌睡。

另一名站岗士兵及时发现有人,抬起枪就要射击。

“我是八十八师李华夏!”

“李团长,是你吗?真的是你…”

八十八师溃兵还剩下十三人,七名轻伤员和两名重伤员,剩余四名士兵轮流站岗照顾伤员。

“李团长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华夏抹掉眼角泪珠,“是,是林医生。”

“啊!你们见到过林医生,我们拦不住她,她非要…”士兵勾头看了一眼,“林医生没跟你们一起回来吗?”

“林医生…她,牺牲了…”

沉默…长久的沉默。

木板房里一片死寂之后,再也没有一个人先开口说话。

“长官,我们接下来…”

李华夏看着天边泛起的红光,“撤回紫金山,然后转移…”

李华夏还是决定转移部队,保存实力,这样才能持久抵抗鬼子。

他们利用芦苇的隐蔽性,将伤员全部带上,他们要围绕南京城外围走一圈之后才能回到紫金山。

【主线任务完成:奖励:全体部下服从性增加50%】

当系统奖励出现的下一秒,李华夏发现所有士兵头顶的忠诚度都达到惊人的100%。

当他们走到一处村庄的时候,李华夏命令停止前进。

“特种班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守住身后的村庄,等待与大部汇合,保护好伤员。”

“是!”

李华夏不能继续带着伤员前进,身后的村庄一条路通向紫金山方向,另一条路则通向安徽境内。

日军的铁蹄暂时还没有把重心放在这边,至少目前是安全的。

李华夏则是独自一个人回到紫金山阵地。

此刻士兵们正在训练,当即命令所有人准备行装准备撤退。

“一营二营按照我所指的路线撤退,并带上这个地方所滞留的本部士兵。”

“三营紧随一营二营负责断后工作。”

“三营留下一个连,负责掩护炮兵兄弟。”

众人都各自忙碌而去。

李华夏则把炮兵的排长喊到跟前。

“命令你们排二十分钟之内将炮弹打完能不能完成?”

炮兵排长之前是地方军的一名炮兵班长,因为干过炮兵又带过一个班,所以宋涛当初选择这个老兵当炮兵排长。

排长是个粗犷的广西男子,他笑着挠了挠头,“长官,俺们打哪里?”

“所有火炮对准南京城外围日军一切军营,五分钟后炮击,二十分钟炮击之后无论炮弹是否打完我们都要撤退。”

排长瞪着眼又问,“那俺们的榴弹炮和火炮咋整?”

“全部炸掉一个不留。”

“多好的榴弹炮,可惜了…”

三分钟后,炮兵排将所有炮口调整对准日军。

榴弹炮的坐标定位则对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停放的地点。

五分钟后,部队有序进行撤离。

当部队刚刚转到紫金山脚下,山顶炮兵阵地开始第一轮齐射。

“给我打!”

南京城内的日军经历了一整晚的梦魇,尤其是李华夏那浑身是血的模样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有些鬼子刚从河堤回到军营,炮弹就打了过来。

日军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准备,军营被炮弹覆盖的瞬间,弹药库紧接着被点燃,一连串的爆炸,让军营火光冲天。

不少鬼子甚至都没有苏醒就继续永远沉睡。

负责南京城的最高长官得知此事,立刻发电给紫金山的鬼子炮兵,没有得到答复后。

鬼子指挥官随即命令部队向紫金山开进,同时调集附近扫荡日军增援。

可当鬼子的机械化部队刚准备出发,三门德式克虏伯榴弹炮同时发动。

远距离大杀器,一轮接着一轮。

鬼子的汽车、摩托当场就被炸成碎片。

“接着打!”

李华夏就站在炮兵身后督战。

他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南京城的方向流下两行热泪。

“太过瘾了,跟着长官打仗真的很过瘾…”

【解锁成就:一呼百应(全体官兵生命值增加 20%】

炮弹基本见底的时候,李华夏命令用手榴弹炸掉所有火炮。

撤退!下一个目的地是安徽境内。

最先出发的一营和二营很快就与村庄的伤员们汇合。

因为他们的药物也很稀缺,所以短时间之内是没有办法给伤员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接到伤员之后,李华夏也紧跟着赶上。

“现在队伍不能分散,目的地只有一个地方,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山区。”

李华夏撤退的方案很明确也很明智。

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的。

南京沦陷之后,鬼子的部队开始向南京城周边地区展开攻势,沿着长江向西进攻,他们的目标是武汉这座重要的城市。

因为鬼子也有他们的战略眼光和计划,日军沿着长江推进很快就会将芜湖和安庆占领。

这些地区会成为鬼子控制的重要据点,安全形势严峻,大部分平民会遭到屠杀。

而大别山山区境内的六安、金寨等地区因为地势险峻,可以作为打游击的好地方。

还有属于皖北地区的阜阳,距离日军进攻路线相对较远,前期也比较安全。

李华夏认为他们目前需要的是休整,找一处安全的地区与上峰取得联系,得到各方面的资源补充。

不管是继续等待命令休整,还是即刻再次前往前线,李华夏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抗日。

这一千三百号弟兄,他要让他们成为战场上真正的国家英雄。

一路上走走停停,最幸运的是没有遇到鬼子的大部队追击,途中遇到过几次空袭,有些小伤亡。

1937年年末。

李华夏部已经在皖北地区更换了四处地点进行休养补充。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加强训练和补充新兵,却一直没有联系到上峰,而李华夏再也没有接到过系统任务。

新年过后。

李华夏一如既往的想要寻找电台或者电话寻找大部队,依旧没能如愿以偿。

临近1938年一月初。

眼看鬼子的进攻形势愈发严峻,接下来徐州会战将会打响,李华夏始终还是忍不住想要参与到其中。

终于,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通过各方打听和贿赂,从一个军政机关那里得到一次使用电台的机会。

他终于联系上了孙元良师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