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面色一喜,朝孙权行礼,诚恳的道:“大汉是真心想跟东吴恢复联盟关系的。”
“只是碍于两家之前发生的一些事,让双方目前都不太能信得过对方。”
“大汉军中将领更甚。”
“故为防备东吴的再次‘突然进犯’,大汉目前占领的巫县、秭归等县城,不会归还。”
“而且大汉还要沙渠、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城、酉阳、舞阳等武陵郡西部及南部县域。”
“这是为加强大汉东大门的防御。”
孙权蹙眉。
但还是觉得可以接受。
这些地方多为丘陵,本就治理不易,即便东吴拿下两年多,依旧要耗费不少兵力资源,去镇压地域内的蛮夷叛乱。
真正不舍的是沙渠和沅陵。
一个为东吴进攻蜀汉的桥头堡,一个是沅水的中转站,不过若能将武陵西部的蛮夷问题甩掉,倒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江陵、江夏等主要江防重镇,都在自己手中。
东吴的江防依旧完整。
邓芝继续道:“大汉要的这些地域,蛮夷很多,若只拿下这两地,不仅治理不易,还会增加大汉朝廷很多负担,为了平息武陵的蛮夷动乱,大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资。”
“因而大汉还要零陵全郡!”
“在地域上,大汉只为巩固自己的东大门,大汉也深知江防对东吴的重要,因而不会去染指那些军事重镇,与此同时,大汉也会保障,武陵蛮不会去侵扰东吴。”
“为加强双方政治互信,丞相承诺,大汉在荆州之地,驻守的士卒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两千人。”
“当然若是地方发生了太大的叛乱,亦或者是其他突发情况,朝廷也是会增兵驰援。”
“大汉是诚心跟东吴联盟。”
“并不想双方因地界纠纷,发生太多的冲突,继而影响到双边正常的关系,更不想因此损耗双方太多国力,让曹魏得利。”
言语间。
邓芝还扫了杨仪一眼。
邓芝又道:“丞相知道,这些要求,对东吴而言,有些难以接受,但这已是丞相能说动军中将领给出的最大承诺,此外,朝廷将默许东吴占据江陵,全据长江中下游防线。”
“丞相还提议,大汉跟东吴日后组建军事同盟,联手北伐,瓜分魏国。”
“豫、青、徐、幽,属东吴,兖、冀、并、凉则属大汉。”
孙权眸光阴冷。
乍一听,邓芝的方案,似乎没有问题。
蜀汉这边要的地盘,都有理有据,有为防止东吴再度偷袭,要拿下武陵西部还有南郡部分城邑的,也有不想只拿一些费力不讨好的地,想要拿下零陵郡作为补偿的。
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狗屁不通。
因为......
这些东西全都是他的。
现在蜀汉的官员,讲着蜀汉的道理,打着为双方好的名义,让他大肆的割地,这真当他孙权没脾气?
然而,孙权还没来及表达不悦,杨仪就率先开口了。
杨仪讥讽一声,不屑道:“跟着来一路,还以为能拿出什么好建议,结果就来与虎谋皮?”
“荆州三郡,本就是大汉的。”
“物归原主很难吗?”
“先帝发动这次东征,便是要拿下南郡,你倒好,就只取了南郡一些边边角角。”
“武陵的富饶之地也寸土不取,就拿一些破烂,还要朝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摆平蛮夷。”
“此外东吴顺流而下,很轻易就能攻下这些地界,我看丞相也是黔驴技穷了,竟想出这般馊点子。”
“如今我军强盛,焉能跟东吴妥协?就算真要议和,也当要拿下江陵、公安等城池的驻兵权,还有拿下桂阳郡。”
“如今你要的是什么?”
“舍弃南郡的战略要地,舍弃三郡最为精华的部分,就取了些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
“你们就想借此来蒙骗殿下?来蒙骗军中将领?其心可诛!”
“要我看。”
“这不是议和,这是媾和!”
“损害大汉的利益,来达到你们不可告人的秘密。”
“你说谁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邓芝怒目而视,一路来对杨仪压抑的怒火,彻底按捺不住,直接爆发出来:“你以为我不知你的想法?”
“你早就跟李严沆瀣一气了。”
“你们想卖国求荣,来换取所谓的功业,真以为我看不出?你跟着前来,不就是希望破坏跟东吴的议和吗?”
“先帝对你是何等赏识。”
“你就是这样为国的?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厚颜无耻,忘恩负义!”
杨仪脸阴沉了下来。
随即,脸上又扬起一抹笑,只是笑容有些冷,杨仪讥讽道:“你少拿这些话来挤兑我,先帝对我的确有知遇之恩,若是先帝尚在,我自会竭力为大汉谋划。”
“但如今的大汉,明眼人都看得出,已无任何未来。”
“良禽择木而栖。”
“蜀汉自襄樊大败后,就已元气大伤,又失了荆州,整个大汉眼下就只剩益州一地了,想复兴大汉已经不可能了。”
“丞相谨慎。”
“却同样忌惮益州士人。”
“只拥一州,却对益州士人压制,而今又有李严分权,就算丞相能力挽狂澜,但那时的蜀汉,又能剩下几成国力?”
“如今凡看得明白天下大势的人,都应该清楚,曹魏一统天下才是必然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等出身士族,自当以天下为己任。”
“而今天下,久经战乱,百姓疲敝,民不聊生,急需强者勘定南北,让天下重归一统。”
“放眼天下。”
“唯魏帝能达成此愿啊!”
“若我等能主动,箪食壶浆相迎,共镶大事,何尝不能成就一番美名?”
“若我等能及早让天下一统,尽早的消除战乱之祸。”
“这何尝不是一种仁德?”
“这又何尝不是继承了先帝之志?”
“先帝又岂会怪罪?!”
杨仪长袖翻舞,满脸潮红,仿佛已预见那宏伟时刻的到来,而他则身处其中,享受世人的顶礼膜拜。
全场死寂。
孙权脸全黑了。
若说邓芝的建议,只是让他不满生怨,但杨仪的话,却让他心头大为恐慌,甚至生出了杀心。
杨仪真特么该死!
他对东吴的士族本身就有戒备。
从赤壁之战时,东吴朝堂就不乏投魏的声音,只是在赤壁之战后,这些声音都被按了下去。
但这几个月,因为跟蜀汉对峙的时间太长,索要了不少人口跟粮食,江东不少士族都怨念很大。
杨仪这番话。
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杨仪却根本没有理会,朝四周观望了一圈,将目光落到了张昭身上,笑着道:“这位便是张子布吧,我在大汉时便听闻,赤壁之战时,你曾力劝吴王投魏。”
“如今夷陵战火再起。”
“魏国大军不日就将南下,此时此刻,何不再度开口力劝吴王?让天下能早日实现一统?”
“到时江东再也不用出额外兵粮,诸位也不用担心为君主猜忌了。”
“这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