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眉头紧蹙。
他对这说法,并不怎么相信。
作为诸葛亮的兄长,又岂会不知诸葛亮的才能?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即便有其他托孤大臣,也决不至让蜀汉局势糜烂到这种地步。
步骘也不信。
最了解你的一定是敌人。
当年图谋荆州,东吴君臣,可谓整宿整宿的研究蜀汉上下,又岂会不知诸葛亮对蜀汉的重要?区区一个李严,就算能左右兵权,又岂能真一下架空诸葛亮?
这根本就不可能。
诸葛瑾摇头道:“不对,吾弟孔明早早便为蜀汉丞相,李严只是临时提拔上来的官员,焉能对孔明构成威胁?你这番说辞,分明是在刻意隐瞒真相。”
邓芝苦笑一声。
这次是轮到邓芝摇头了。
邓芝道:“非也,而这就是局势问题所在,以丞相在蜀汉的地位,李严就算被任命为中都护,也影响不了丞相,奈何李严为人市侩精明,早早收买了殿下的随从和宦官。”
“殿下年少,不谙政事,突然丧父,自是悲痛,而军中将领深感先主的知遇之恩,一心想为先主复仇。”
“丞相过去又多负责后勤内政,因而在军事上,诸多将领,并不信服,对丞相的话并不理睬。”
“李严便抓住殿下和军中将领的复仇心理,通过巧舌再度激起了将士对东吴的仇恨,继续了对东吴的攻伐,仅是拉拢诱骗军中将领,丞相也无惧。”
“李严奸诈便奸诈在此。”
“他除了拉拢、诱骗军中将领,还拉拢了先主派来接管荆州数郡的大小官员,这让李严在永安话语权激增,另外,目前执掌水军的黄权,也态度暧昧。”
“这让丞相顿时有些捉襟见肘。”
孙权无语。
还真是‘时势造英雄’。
李严本是刘备用来平衡朝廷势力的,结果李严倒是精明,趁着蜀汉还未退兵,刘备又新死,新仇旧恨,将领悲愤,又哄骗了少主及一干官员,一下把持了朝廷大权。
竟实现了跟诸葛亮分庭抗礼。
枉刘玄德英明一世,终还是在托孤上被啄了眼。
步骘心头惊疑,还是感觉不对劲。
他凝声道:“战事终会结束,蜀汉的将领,也终究会清醒过来,到时知晓为人欺骗,李严在蜀汉又岂能安稳长久?”
邓芝沉默。
只是厌恶的瞪了一旁的杨仪。
杨仪冷哼一声,却是懒得理会邓芝分毫,夏虫岂可语冰?
纠结了许久,邓芝才颇为愤懑不甘的开口:“我来武昌时,丞相暗中也打探出了一些消息,李严似为益州大族说动,已有投魏之心!”
“李严在蜀地多年,跟益州士族接触甚多,而益州士族多为先主压制,心中多有积怨跟不满,李严深知,自己在蜀汉朝堂威望不够,只要退兵,定会遭到丞相针对。”
“到时不仅权势难保,甚至还有性命之危。”
“故跟益州一些士族一拍即合。”
“也是打着为先主复仇的幌子,实则暗中串通曹魏,想为曹魏送上一份大礼,而李严献上的大礼,便是打烂荆州,彻底撕破长江防线,让曹魏日后能长驱直入,直取荆州。”
“这也成了李严拉拢黄权和其他官员的理由。”
“借口曹魏少水军,若是黄权投去,定会被委以重任,而其余官员,若是投魏,同样会得到高官厚禄。”
听到邓芝的话,孙权等人面色大变。
这是他们最不想见的结果。
孙权怨声道:“既然诸葛亮已查到李严有不臣之心,为何不采取行动,还任由李严胡作非为?”
孙权都想骂人了。
都察觉出李严有问题了,诸葛亮就这么干看着?这还是他认识的诸葛亮?
邓芝叹息一声。
“吴王实在小看了李严。”
“此人十分奸滑,因收买了殿下身边的宦官和侍从,得到了大量跟殿下独处的机会,此人不时给殿下灌输,主少国疑,权臣当道,说殿下恐为下一个刘辩。”
“殿下惊恐,不敢相信丞相。”
“丞相无奈,又不能逾矩行事,担心真被做实为权臣,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劝说军中将领。”
“然军中将领多为热血之士,如今殿下又有复仇之心,他们也比较认死理,都认为当继承先帝遗志,继续征讨东吴,拿回荆南,报数年血仇。”
“丞相一时难以劝动,又担心曹魏做出反应,只能派我前来商议和谈。”
全场安静。
孙权却是气的想笑。
都什么时候了,诸葛亮还惦记着不能逾矩,不能为人落下权臣的口实,就蜀汉这情况,他诸葛亮不就只能当权臣吗?
该当不当,不徒增烦恼吗?
诸葛亮不肯认自己为权臣,却让蜀汉跟东吴都陷入两难了。
关键他作为君主还不能指责,甚至还只能夸奖,因为他同样忌讳朝中出现权臣。
孙权深吸口气。
捋了捋思绪,将胸中闷气,顺了下来。
情况不太妙。
现在蜀汉这边,李严挟‘刘禅’以令诸军,又说服了黄权及诸多官吏,可谓羽翼丰盛,声势浩大,若是此事处理不好,恐真会让李严如了愿。
更令孙权感到憋屈的是。
夷道还真可能出事。
要是夷道依旧稳固,任凭邓芝如何游说,他都不会有任何松口,也不会退让半步,只要耗到蜀汉士气跌落,到时东吴自能轻易取胜,但现在夷道告急了。
要是夷道彻底告破......
孙权都不敢想,战场会变成何样。
而且李严还跟曹魏联系了,要是曹魏心动,派兵南下,到时因夷道告破,蜀汉跟东吴因厮杀,两败俱伤,只怕整个荆州都会落入到曹魏手中。
荆州一失,长江防线崩盘。
东吴将有覆灭之危。
若是可以,孙权都想亲自提剑,去将李严脑袋砍了。
各种思绪翻涌,最终孙权无奈的发现,自己眼下似乎没得选了,只能选择跟诸葛亮议和,让诸葛亮借议和之功,将李严这祸害彻底解决。
孙权目光阴晴不定。
他不甘心啊!
步骘等臣子齐齐沉默了。
蜀汉朝廷发生的事,已超出了他们想象,最为致命的是,蜀汉已有攻破夷道的办法,这是让他们最无可奈何的,要是夷道还固若金汤,他们又岂会咽下这口恶气?
憋屈。
窝心的憋屈!
“和谈?”孙权眸子一闪,看不出明显喜怒,淡淡道:“那就先说说条件,如今天下之事,只在曹魏,蜀汉,和我东吴,曹魏势大,若想不被吞并,唯有蜀汉东吴两家联手抗曹。”
“若是条件合适,孤愿做些退让。”
“孤相信孔明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