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明皇 第103章 功勋制度

作者:大力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20:16:2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周爱卿,直接说解决方案!”朱由崧打断这名四品佥都御史的话直接说道。

朱由崧不喜欢因为反对而反对,也不喜欢单纯的反对,在朱由崧看来,提出反对是前提,有解决方案才是正解。

“这,,,”佥都御史周建辉一愣,他哪里有什么解决方案,只是感觉皇帝对待守将太过于苛责,有违圣贤之意,故而提出反对。

“周爱卿觉得朕对淮安守军要求过分,要不朕派周爱卿去淮安?”朱由崧继续追问。

“陛下,微臣手无缚鸡之力,去了淮安也没用!”

听到去淮安,周建辉吓了一跳,徐州失守,淮安很快就是前线,他耍耍嘴皮子可以,上阵杀敌可万万不能。

“既然不敢去,就闭嘴!”朱由崧心中冷笑。

在朱由崧看来,明朝这些官员,甚至饱读圣贤书的大儒,绝大多数都是何不食肉糜之人,根本不懂天下苍生。

明朝科举制已经非常完善,95%的官员都是走科举产生,几乎是逢进必考,但是能够考上进士、举人,不一定有过人才能,只能说明他们在应试方面有一定天赋。

这些考上功名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韭菜和蒜苗都分不清的人,让他们治理国家,能有什么好策略?

一个从没有种过田的读书人,让他去管理农业,每天坐在大堂里面,听下人的回报,然后一厢情愿的制定措施,能管理好?

这也是为什么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无为而治,不需要官老爷天天操心如何百废待兴,只需要你吃好喝好,啥都不管最好。

只要啥都不管,百姓通过勤劳双手,就会丰衣足食,就会百废待兴。

很残酷的真相,科举产生于隋炀帝,主要原因并非广纳天下之才,而是为了对抗世家,加强皇权。

99.999%人的智商几乎一样,让读书人考取功名当官,其实随便大街上拉几个人当官,效果差不多的。

人与人能力为什么有差距,只是生存环境不同导致。把一个两千多年的秦朝婴儿送到现代世界,长大以后,完全和现代人一模一样,甚至就算把3.5万年以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婴儿送到现在,其实差别也不会很大。

反之,你把现代人送到古代,长大以后,也是愚昧落后。

就像古代,一些被遗弃的女婴,被母狼发现带入狼群,长大以后,生活习性完全和狼一样,还会嚎叫。

屁股决定脑袋,只要你让他坐在那个位置上了,一段适应期后,依旧可以做下来,说不定还比那些八股文科举的读书人治理还好。

这一点和朱由崧大量破格提拔新人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没有能力不重要,贪污不贪污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话和忠心。

皇权治世下,官员不贪污才是新鲜事,毕竟皇权治世,就是制度性腐败,系统性腐败,这是无解,除非推到重来,彻底改变这套系统。

作为皇帝,只需要按时杀一批,就像农民伯伯割韭菜一样,养肥了杀一批,皇帝不仅获得大量财富,还能够赢得百姓的赞美声。

这一点,朱由崧没办法改变,朱元璋剥皮实草都没办法阻止前仆后继的贪官,整个洪武期间,至少杀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官员,依旧改变不了。

朱由崧自认为目前对帝国的掌控力达不到朱元璋时期,自然不可能动不动就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只能看清之后,利用皇权规则,最大限度的达到自己力挽狂澜的总目标。

看到周建辉被训斥,其他还想说几句的官员,纷纷闭嘴,不知何时起,朝堂之上,已经不再是动不动就喷,动不动就反对。

而是在反对之前,大臣们就要思考好解决方案,因为皇帝的习惯就是,反对之后,要听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提出反对,结果就是被皇帝一阵奚落,在皇帝心中留下坏印象,还在同僚中丢脸。

看到没人瞎逼逼,朱由崧继续说道:

“如果守住淮安,所有人赏白银二十两,斩满八旗一人,赏白银100两、蒙八旗50两、汉八旗20两、绿营兵10两!”

“凡是伤者,三等功!重伤者和战死,二等功!以命换命,一等功!重大贡献者,封爵!”

朱由崧组建荣耀军之后,摒弃了明朝的军功制度,而是借鉴19世纪那些传统军事强国的军功制度,简单分为三级,让人一看就懂。

一等功臣标准很苛刻,必须完成常人无法完成,就连战死也无法获得,除非战死的有价值。

能够获得一等功臣奖励也是非常丰厚,虽然没有封爵这样世袭罔替,子孙后代继承爵位永远是人上人。但是父母妻儿朝廷供养,这种供养可以延续一代人。

也就是说,子女这一代,基本衣食无忧,享受荣耀和朝廷供养。

二等功臣比较一等功标准就降低非常之多,可以按照标准供养直到死亡,并且一次性奖励白银100两,20年10亩地免税额度。

以弘光朝的物价和生活来讲,虽然只是供养你一个人,但是给予各种奖励,基本可以保证一家三口一辈子口粮,节约一点,四口也可以。

三等功臣就很容易,属于大众化标准,没有供养,也没有田亩免税,可以一次性奖励白银100两,以及提拔优先考虑。

至于封爵,就不多说,不仅非常困难,还需要运气和过人的战功。

朱由崧不仅对军功进行了改革,受伤程度也做出了严格标准。

轻伤者,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轻伤,而是有相当严格鉴定标准,是需要失去一定的行动能力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伤势。

比如断手一只,或者断脚一只,瞎眼一只,这种严重影响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才算。

朱由崧改革的功勋制度,不仅针对于军队,而是针对于朝廷所有人,甚至涵盖了大明所有百姓。

这项功勋制度,通过皇明报纸早已经传达到全国,至于军队那就更不用说,指导员下基层开展思想工作,功臣制度也是重点宣扬。

还是熟悉的套路,一棒子,两颗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