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陷落的消息,传到了大明朝廷,立刻引起一片哗然。
“守将杨洪弃城而逃,罪该万死!”
“副将马銮开城投降,引建虏入城,导致徐州被破,罪无可赦,请陛下治罪!”
“徐州被破,建虏继续南下,请陛下立刻让黄得功出淮安率军北上阻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崧,听到众人的声音,心中暗暗为自己换掉一大批朝臣的决定点赞,如果没有换掉,估计现在各种声音还更加杂乱。
徐州被破的消息传到京都,朱由崧也有些意外,虽然对守住徐州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不过也没想到才坚持了十来天。
徐州可是一座坚城,前期通过京杭大运河运送了不少战略物资过去。
按照朱由崧的估算,至少守上几个月问题不大,但是没想到马岱投降,导致苏北局势一下子糜烂了。
“咳咳!”朱由崧轻咳两声,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马岱数典忘祖,背叛朝廷,投靠建虏,罪该万死,朕决定诛其九族!”
朱由崧缓缓开口,对于这种造成自己战略失败的汉奸,朱由崧向来不手软,也顾得到牵不牵连无辜,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朱由崧改制江北,方法九江一样,游击以上武将家人,全部迁入京都附近,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将有些顾忌。
听到诛九族,不少大臣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暗暗心惊皇帝的手段。
诛九族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历史上皇帝很谨慎使用这一招,一般都是三族,毕竟九族可是牵连很广,尤其是明朝的九族包含更广。
每个朝代的定义的九族是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朝代,不同的君主定义也不一样,朱由崧定义的九族包括所有直系亲属、父族、母族、妻族、儿媳族、女婿族,弟妹族、姐夫族、妹夫族。
这样的打击面,如果遇到大户人家,至少千余人,就算普通小老百姓至少也有百余人,其中不乏有刚出生的婴儿,也有牙牙学语的小孩。
这些无一例外都会被斩首。
虽然很残忍,不过的确能够起到很大的震慑效果,毕竟在宗族观念很重的南方,前线领兵的将领,就算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家人。
朱由崧是一个执行力和目的性很强的人,在他的眼中,没有理想,只有目标!
理想理想就是一种理论幻想,是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
但是目标不一样,那是必须要实现。
朱由崧重生之后,就给现阶段的自己制定了一个阶段性目标,稳住江南!
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这个总目标服务,包括朱由崧自己,一切敢于阻挡这个目标的人和事,都要被粉碎。
别说诛九族死几百人,等到建虏南下,那就不是死几百人,而是几百万。
“杨洪弃城而逃,罪不可怒,但朕考虑到他也是迫不得已,带出了徐州城两千精骑,朕让他戴罪立功,留守在苏北!伺机而动!”
杨洪率两千精骑突围,这还不是朱由崧预料的最坏情况,最坏是全军覆没,两千精骑也在徐州被全歼。
按照计划,如果徐州守不住,杨洪务必要保住这两千精骑,作为朱由崧在苏北的一个棋子,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够盘活整盘棋局。
“靖南侯黄得功镇守淮安,务必守住淮安,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游击以上投降者诛九族!其余全家全部流放!”
如果说朱由崧战略计划100分标准,丢掉徐州顶多减去10分,毕竟徐州在苏北,建虏围攻徐州占尽天时地利。
别的不说,就拿火炮对射来说,建虏从山东源源不断的获得火炮,但是徐州打一枚少一枚,即使战前囤了不少,也架不住高强度的炮击消耗。
淮安就不一样,地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朱由崧的整个战略中,属于不可丢那一类城市,如果淮安丢失,整个战略都变得非常被动。
守江必守淮,淮安一旦被破,建虏就会饮马长江,朱由崧完全没有战略迂回空间,只能背水一战。
淮安在整个战略中,至少占据了40分,也就是说丢了徐州,现在还有90分,再丢了淮安,就不及格,基本无法完成制定的战略目标。
为了守住淮安,朱由崧可是把集中了两万武昌军,还有靖南侯的三万大军,一共五万守军。
这五万守军看上去只是比徐州多了一万,实际上两者战斗力相差很大,徐州两万五千人属于临时整编,作战意志远不如淮安守军。
淮安的五万守军中,三万是黄得功的精锐,其中还有五千精骑兵,两万九江兵也是训练有素的青壮,装备齐全,论战斗力丝毫不比黄得功的精锐弱。
最重要的还是这两万九江兵都是经过九江改编,从几十万投降的左军中精挑细选出来,自愿留在军队的青壮,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家眷都被妥善安排,编入屯田兵。
这样的青壮士兵,背后就是父母妻儿,他作战能不勇猛?能不听从指挥?
淮安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补充的物资和粮草远远超过了徐州,尤其是火炮数量和质量上,都是目前兵仗局研制最先进火神炮,以及最近购买的红夷大炮。
淮安的五万守军,从整体质量来说,仅次于荣耀军,属于南明第二梯队的强军,朱由崧把他们放在淮安,由此可见,对淮安的重视。
朝堂上所有大臣,听到皇帝对淮安守军的必死命令,一个个都是面露骇然之色。
凡投降,游击将军以上诛九族!以下全家流放!
黄得功麾下镇守淮安的三万精锐,虽然没有经过朱由崧整编,游击以上也被迁入京都附近,其他普通士兵大多也是江北和江南人。
九江兵就更不用说了,经过改编,不仅游击以上在京都附近,就连家人被编入屯田兵,也就是说完全置于皇帝的控制下,还是那种系统编制下,想要处罚轻而易举。
也就是淮安守军,至少超过95%的将士家人几乎都被皇帝有效控制,一旦投降,至少牵连几百万人。
这样几乎苛刻的要求下,就算你想投降,身边的人估计一刀就已经过来了。
“陛下,古往今来,从未,,,,”一个四品佥都御史认为皇帝对淮安守军太过于苛刻,甚至说是残暴,上前一步,准备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