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李守贞南柯一梦 二
李守贞计无所出,只有驱兵突围一法。偏郭威早已料着,但遇守兵出来,便命各军截击,不使一人一骑突过长围。所以守贞兵士屡出屡败,屡败屡还。
李守贞又遣使赍着蜡书分头求救,南求唐,西求蜀,北求辽,均被汉营逻卒掩捕而去。城中穷蹙无计,渐渐的粮食将尽不能久持,急得守贞日蹙愁眉,窘急万状。国师总伦时常在侧,守贞当然加诘。总伦道:“大王当为天子,人不能夺,惟现在分野有灾,须待磨灭将尽。单剩得一人一骑,方是大王鹊起的时光哩。”
李守贞以为不错,待遇如初。谁知被围逾年,城中粮食已尽,十死五六,眼见把守不住。左思右想,除突围外别无良策。乃出敢死士五千余人,分作五路,突攻长围的西北隅。郭威遣都监吴虔裕引兵横击,五路军纷纷败走,多半伤亡。越数日又有守兵出来突围,陷入伏中,统将魏延朗、郑宾俱为汉兵所擒。威不加杀戮好言抚慰,魏、郑二人大喜投诚,即令他作书射入城中,招谕副使周光逊,及骁将王继勋、聂知遇。光逊等亦率千余人出降。嗣是城中将士陆续出来,统向汉营归命。郭威乃下令各军分道进攻。怎奈城高堑阔,一时攻它不进,因此一攻一守,又迁延了一两月。郭威日夕督兵冲入外郭。李守贞收拾余众退保内城,诸将请乘胜急攻,郭威道:“鸟穷犹啄,况一军呢!今日大功将成,譬如涸水取鱼,不必性急了。”
李守贞料自己必死无疑,与其被杀,还不如自杀,于是在衙署中多积薪刍,为自焚计。迁延数日,守将已开城迎降。有人报知守贞,守贞忙纵火焚薪,举家投入火中。说时迟,那时快,官军已驰入府衙,用水浇火,立即扑灭,守贞与妻及子崇勋已经焚死,尚有数子二女,但触烟倒地,未曾毙命。官军检出尸骸,将守贞枭首,并取将死未死的子女,献至郭威马前。
郭威查验守贞家属,尚缺逆子崇训一人,再命军士入府搜拿。府署外厅已毁,独内室岿然仅存。军士驰入室中,但见积尸累累,也不知谁为崇训,惟堂上坐一华妆命妇,丰采自若绝不慌张。大众疑是木偶,趋近谛视,但听该妇呵声道:“汝等休来!郭公与我父旧交,怎得犯我!”
军士不知她是何人,不过因她词庄色厉,未敢上前锁拿,只好退出府门报知郭威。威即下马入府亲自验明。那妇人见郭威进来,方下堂相迎亭亭下拜。郭威略有三分认识,又一时记忆不清,当即问明姓氏,该妇从容说出,郭威且惊且喜道:“汝是我世侄女,如何叫汝受累呢!我当送汝回母家。”
该妇反凄然道:“叛臣家属难缓一死,蒙公盛德贷及微躯,感恩何似!但侄女误适孽门,与叛子崇训结婚有年,崇训已经自杀,可否令侄女棺殓作为永诀!得承曲允,来生当誓为犬马再报隆恩!”
郭威见该妇情状可怜,不禁心折,便令指出崇训尸首,由随军代为殓埋。该妇送丧尽哀,然后向威拜谢,辞归母家。威拨兵护送不消细叙。
惟该妇究为何人?她自说与崇训结婚,明明是崇训妻室。惟她的母家却在兖州,兖州泰宁军节度使魏国公符彦卿,就是该妇的父亲。
先是守贞有异志,僧人总伦来到河中,请求拜见李守贞,自称能听声推数判断吉凶。守贞召出全眷各令出声。总伦听一个,评一个,不过是寻常套话。挨到崇训妻符氏发言,不禁瞿然道:“后当大贵,必母仪天下!”守贞闻言益觉自夸道:“我儿媳且为天下母,我取天下当然成功,何必再加疑虑呢!”这就是李守贞的荒唐逻辑,于是决计造反。
及城破后,守贞葬身火窟。崇训先杀家人,继欲手刃符氏,符氏走匿隐处,用帷自蔽。崇训无从寻觅惶遽自杀,符氏乃得脱身。
符彦卿贻书谢威,且因威有再生恩,愿令女拜威为父,威也不推辞,复称如约。惟女母说她夫家灭亡,孑身仅存,不如削发为尼,做一个禅门弟子,聊尽天年。符氏摇首道:“死生乃是天命,无故毁形祝发,真是何苦呢?”
后来再嫁周世宗,为天下母,果如总伦所言【为天下母应在柴荣身上,而不是应在李崇训身上,李守贞自以为是,反而送了性命】。
就这样,郭威用一些业务不熟练,用料不讲究,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就达到了克敌制胜的目的。当这些事情发生时,赵匡胤都在现场。当郭威的命令下达时,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郭威攻克河中,检阅守贞文书,所有往来信札,或与朝臣勾结,或与藩镇交通,彼此指斥朝廷,语多悖逆。郭威欲援为证据一并奏闻,秘书郎王溥进谏道:“魑魅乘夜争出,见日自消,愿一概付火,俾安反侧!”
郭威闻言称善,乃将河中所留文牍尽行焚去。当即驰书奏捷。四面搜缉伪丞相靖﨑、孙愿,伪国师总伦等犯,与守贞子女分入囚车,派将士押送阙下。
刘承祐御明德楼,受俘馘,宣露布,百官称贺。礼毕,即命将罪犯徇行都城,悬守贞首于南市,诛各犯于西市。
五代军阀安重荣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是所有军阀的心声。谁的军队最强,谁就是皇帝,和儒家那套天命所归的把戏没有半毛钱关系。
刘知远打压各地军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有实权的节度使换个地方。离开了根据地的节度使就好似砧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刘知远生前各地军阀不敢妄动,刘知远死后刘承祐继位,刘承祐比老子相差甚远,继位不久,李守贞、王景崇双双叛变。那时的赵思绾只是一个实力一般的军阀,本来跟叛乱没什么关系,但他担心后汉军队平定西北地区的叛乱后,自己这些小军阀也会被牵连其中,赵思绾于是随之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