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精忠岳飞 二
韩世忠还第,尚带怒容,梁夫人问他为着何事?世忠说岳飞冤枉。梁夫人道:“奸臣当道,尚有何幸?妾为相公计,不如见机而作,明哲保身罢。”韩世忠道:“我亦早有此意,只因受国厚恩,不忍遽去,目今朝局益紊,徒死无益,只得归休了。”随即上书辞职。初不见允,及再表乞休,乃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从此韩世忠闭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有时跨驴携酒,带着一二奚童,纵游西湖。在家与梁夫人小饮谈心,自得乐趣,真所谓优游岁月安享余生。算是有福。
秦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勘岳飞招词。周三畏闻命自思:“岳侯忠孝人也,岂有是事哉。此必有人谋陷之,待吾审问其情,必知端的。”次日与何铸引岳飞至法庭,诘其反状。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复将衣裳裂开转过脊背与周三畏看,有旧刺“精忠报国”四大黑字深入皮肤。岳飞仰面大呼曰:“吾父子为国多着勤劳,未尝不以恢复为意。岂知今日把我父子性命献媚金虏耶?”言讫放声大哭。
庭下狱卒惨不忍闻,周三畏为之泪下,指秦桧之名骂曰:“都是这个奸贼有意讨好金人陷害忠良,似这等冤屈,教我如何问拟?且将岳飞送入牢中,明日再理。”狱卒仍押岳飞等于狱中监禁。
周三畏回到家中闷闷不悦,背叉两手仰天嗟叹:“常言道得宠思辱,居安思危。如岳太尉这等大功,天下人都仰望他,今日反遭斯辱。量我区区一个大理寺丞微如蝼蚁,今我若是屈勘岳飞,上逆天心下悖人理;若是不从奸贼之谋又被其害。不如弃职休官还了朝廷,归山办道脱了是非,岂不保全残喘乎。”想到这里就解下束带换上麻縧,脱下罗袍穿上道服幞头,象简安在中堂,潜身走脱不在话下。
次日早晨吏卒报与秦桧曰:“夜来有大理寺丞周三畏勘问岳飞,因见事有冤枉,晚夕回家,脱下冠袍束带尽夜走了。”
秦桧大怒曰:“本来现在便要差人去捉,奈有这事未了,且待杀却岳飞父子,然后捕他未迟。”乃使人去催何铸鞫断。
何铸正在府中,对于岳飞一事也觉得冤。又见秦桧遣人来催问,何铸即往秦府见桧道:“岳飞谋反事情实无证验,丞相休得屈人。”秦桧曰:“此出上意也,非吾所得专。岳飞本有通谋,王俊首状已具明白。中丞何谓屈之?”何铸曰:“何铸岂区区为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语塞。何铸退去。
秦桧知道何铸不想问理,乃改命御史大夫万俟卨同大理寺评事元龟年鞫勘。秦桧心说“他两个平日在我门下往来谋些私事,我不曾阻他。如今着他两人审问,必然不敢违我主意。”一时召呼二人来到相府,谓之曰:“岳飞父子与张宪谋为不轨,我委周三畏勘问,他与岳飞有同谋之心,怕死走了。今特委你两个,问成这桩事,加你大官。”万俟卨曰:“丞相放心,我与岳飞有旧仇。此事包在下官身上,只要丞相与我二人做主。”二人来到大理寺狱中,又取出岳飞来,让他一一招认谋反事情。这两贼非法用刑,将岳飞浑身拷打皮开肉裂,昏死后用水喷活再打。又用檀木攒指,傍立二人用杖敲打,然后二人拿住攒指厮扭。左扭右扭,扭得岳飞头发撒开就地打滚,指骨皆碎。他本无反情难以屈招。苦打将有两个月日,不成其狱。
岳飞在狱中时,有一个小牢子一直对岳飞非常敬仰,侍奉恭敬。可是有一天忽然变了,凶神恶煞一般呵斥不断。岳飞不明就里,就询问小牢子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小牢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君今疑臣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于君,安得不反?”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莫须有”的罪名,就是秦桧的最好解释。岳飞长叹一声,此后不复多言,小牢子服侍恭谨如初。
此后秦桧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岳飞造反的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除夕夜,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跟李娃结婚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岳飞被杀后,李娃和孩子都在岭南生活,每天连吃饭都是问题,生活极其贫寒艰苦。
不但如此,他们一家除了忍受被流放的痛苦外,还被严格地限制了人身自由。朝廷为了防止李娃逃跑,让她每个月去找监管人验证身份。
岳飞平反后,圣旨封李娃为正德夫人、秦国夫人,之后又加封其为楚国夫人,淳熙二年卒于江西九江。李夫人生前遗嘱:“终后葬庐山,陪伴岳母姚太夫人。”
岳飞为何被杀?这个话题是很复杂的。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全国的正规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但明令规定他们无调兵之权,调兵之权由枢密院掌控。造成有兵的三衙无权调兵、有权调兵的枢密院无兵可调。靖康之乱以来,国内的军事武装大都是在战争中建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统军将领的私人武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在高宗看来,国内武将的威胁比金人更严重。太祖赵匡胤就是以兵变起家,后人可不想别人学他。而岳飞常常以太祖自比,高宗心里会怎么想?
岳飞是个武将,他的政治触角并不敏感,有一次,岳飞也许出于好心,和高宗私聊时说:“国之根本乃太子也,太子稳則国本稳,皇帝应该早立太子”。这就是岳飞政治弱智的地方,高宗当时无子,有个儿子两岁时被吓死了,高宗当时的想法是:“我还年轻,以后和妃子们生下儿子再立太子也不迟。”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高宗因为在南逃的路上召妓,恰好金兵查夜被吓了一跳,从此落下了“阳痿”的毛病。
高宗不能尽人道迟迟生不下儿子,这时岳飞提出立太子之事。高宗觉得有讥笑他的意思,立即勃然大怒道“大将总兵在外,此事非卿所预也!”这句话吓得岳飞瞬间汗透衣背。
母子连心,赵构登基之后立即封韦氏为太后,初一十五盛大节日乃至韦后生日,赵构北望长天,想娘亲念娘亲,遥祝母后安康。赵构拥有了绝对权力之后,一直都在寻找赎回母亲韦氏的机会,不得不说这也是他主和不主战一个原因,他怕招惹那些翻脸比翻书还快的金人撕票杀害韦氏。“靖康之难”中,赵构的生母韦贤妃,跟着徽、钦二帝与郑、朱二后,被金军强虏至北国。高宗即位不久,就尊韦贤妃为“宣和皇后”。几年后,又接受翰林学士朱震的建议,遥尊韦贤妃为“皇太后”。他预先为母后修建了慈宁宫,每逢韦氏的生日,以及每年的冬至、夏至和每月的初一,都要向远在异国他乡的母亲遥行贺礼。
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如下:
一、对金奉表称臣,割唐、邓、商、秦四州。
二、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三、杀死抗金主帅岳飞。
四、宋徽宗梓宫及韦太后归宋。
赵构对金使说:“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
绍兴十二年,宋廷宣布大赦天下,庆贺"和议"的成功。
几乎所有关于岳飞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当道、岳飞冤死,本来宋军是可以收复中原的。这也是后人怀念、推崇岳飞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设。
但事实往往很残酷,而且收复失地后是否能长期坚守。中原地势平坦开阔,最能发挥骑兵优势,而不利于步兵守卫。宋军几乎90%都是步兵,这在冷兵器时代与骑兵对垒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之一。当时宋军约近20万人,而战斗力远不及岳家军,要靠这些军队彻底击败金军并坚守住收复的失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是在严肃的历史著作中,岳飞的悲剧长期以来也被描绘成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价值对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建立于一个假设上:抵抗到底,必定获胜。
历史没有假设,只有曾经。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 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