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第95章 粮草困境

作者:小鱼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2:05: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德王朱由栎临走时把他名下的土地全部转移到沈度名下,那可是济南府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相当庞大。

这不匪患之后河北人大举南下,有无数的人需要一口饭吃嘛。不解决大量流民吃饭问题,非常容易引起混乱,沈度当然很重视。

土地有,人也有,沈度拍了拍脑门子,决定成立军垦团。

军垦团当然以种地为主业,同时也需要军事训练。

不为别的,如果需要扩充军队,从军垦团当中抽调人员补充,非常方便。

去年安排人去福建引入红薯,已经具备大面积种植经验,可以完全解决山东境内吃饭问题。

红薯产量高,对土质要求不高,非常适应丘陵山区。

军垦团不能全部安排在平原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红薯,好土地要种小麦等作物。

沈度要开垦荒地,这个时代有大量的荒地需要开垦。

刚开垦的荒地,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一般农作物,那就种植红薯吧。

换言之,从今往后山东行省不会再缺少粮食,哪怕是年景不好也不会太差,因为红薯这玩意儿适应性很强,产量也实在惊人。

当然,刚开始吃的时候口感不错。

但是,若要敞开吃就不太好了,这玩意儿吃多了胀肚子,说不定还会吐酸水。

后世清朝为何人口膨胀?

除去战乱结束之外,就是因为有了红薯。

穷人嘛,只要能填饱肚皮,食物差一点也能生存下去。

有了粮食,多生孩子就不再是问题。

...

九月,从盛京迁都京师的清顺治以及随行大臣浩浩荡荡抵达京城。

十月一日,顺治在天坛祭天,并于紫禁城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再次即皇帝位。

随着清军进入关内,陆续会有大量满洲人入关,后期还包括随清军入关的少量蒙古人、鄂伦春人、赫哲人、锡伯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涌入中原。

迁入关内的满洲人中,约有一半驻扎京畿,号称“禁军”,即“禁旅八旗”。

清朝强行赶走了原来居住在京师“京城”(即内城)的居民,腾出房屋以安置“禁军”。

非旗籍汉人只准在京城中进行商业活动,而不准常住。

当初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多尔衮说了许多漂亮话,那只不过是画了一个大饼而已。

现在露出了狰狞真面目。

还不止于此,因为河北的形势不同以往,清军缺少粮草已经严重影响到军事行动。

对于京城以北大片区域,由于“匪患”没有蔓延到那些地方,多尔衮派出军队强行搜刮当地民众粮食。获得的粮草除了部分供给京城需要之外,还要支援前线战争。

至于那里的人有没有吃的,会不会饿死人,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了。

没办法呀,目前粮草问题已经影响到战况。

问题是京城北面土地贫瘠,主要以山地为主,又能解决多少粮草?

作为摄政,多尔衮很忙,除了新朝廷千头万绪,他还为前线战事操劳。

潼关之战初期并不顺利,李自成的大顺军甚至还占据上风,究其原因正是清兵后勤补给出了问题。

原先是明朝降将充当先锋,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激战。

当粮草跟不上时,最倒霉的当然是这些投诚过来的军队,而不是清兵。

让人饿着肚皮打仗,士兵们能愿意吗?

如果是一天两天粮食跟不上还好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从开始有小部分士兵开小差,逐渐演变成了成建制军队跑路。

老子不干了,拉着一帮人占领一块地方自己养活自己。

有些事一旦开了头,想刹车其实挺难的。

汉军战斗力下降的厉害,不得不让清兵充当一线,清兵的伤亡数目在逐渐加大。

多尔衮不知道的是,这与原历史完全不一样。

原本有河北、山东两地支持,根本不缺少粮草辎重,打李自成不在话下。

都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供给,要看双方谁的财力雄厚。

如果河北、山东在清兵控制之下,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当然没问题。

甚至横扫江南也不是问题。

现在麻烦大了,缺少了河北、山东的后勤供应,哪有那么多粮草供应几十万大军作战。

幸亏有部分晋商为八旗军队提供支援,暂时缓解部分粮草供给。

但是,缺少了河北以及山东这两大块补充,仅凭山西一地很难满足清朝需求。

如今满人入关了,肯定不会继续狩猎。

吃关内的粮食,想法是不错,现实很残酷。

多尔衮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沈度的釜底抽薪之计。

或许前世沈度没有上过战场,甚至说不会打仗,但这不代表他不懂其中的道理。

大明王朝北方军队大多都被多尔衮接收了,这可是十多万军队,否则仅凭满清十万军队如何打败李自成五六十万军队。

暂不说清兵自己的军队,光是养活这些投诚汉军,需要多少粮食?

如果不需要粮草,不需要花钱,崇祯皇帝也用不着犯愁了,更不会让多尔衮捡便宜。

事实上,大明王朝灭亡至今,清兵也就辅助吴三桂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军队打了一仗,损失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说,多尔衮白捡了一个京城,以及大明投诚军队。

至于追击李自成大顺军,大多数都是吴三桂这些降军干的活。

当然,以后如何不清楚。

投降清兵的汉军也要吃饭,饿肚皮打仗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如果李自成有足够的粮草,说不定会把这些投降清兵的军队拉拢过去。

当然,李自成也不是富有的,这些年把陕西祸害的够呛。

流寇嘛,习惯了,一时半会也不好改变。

前方战况不是很好,已经多次请求增加粮食供给并增兵。

大量增兵几乎不可能,多尔衮率领十万军队入关,仅留下五万精锐保护京师,这批军队不能动。

当然也不是一点都不给,朝廷从盛京搬迁到京城多多少少带来一些军队,更多的军队需要时间,搬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李自成是多尔衮的心腹大患,当然不允许大顺军起死回生,趁他病要他命嘛。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消灭李自成,让他缓过劲来,大清的形势可就不妙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一万五千清兵支援潼关并带走了京城大批粮草,留给京城的粮食顶多坚持到年底。

光是粮草一项,多尔衮的毛发都被薅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