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辅兵打了一场大胜仗,眼看着被他们瞧不起的辅兵往口袋里装银子,主战军队士兵急的嗷嗷叫。
主战军队着急也没有用,在没有练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之前,亦或是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不得不动用正规军的情况下,沈度轻易不会让他们下场参战。
想上战场打仗,是吧?
那就给我往死里训练,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
战争年代,从来不缺打仗的机会。
关键在于军队能不能打仗。
一群乌合之众上了战场,约等于让一群羊去攻击一群狼。
那不是去打仗,是去送死、送肉给对方吃。
沈度当然不干这种傻事。
尽管主战军队士兵没有上战场,但是,各旅指挥官却参与了整个战争的指挥,也算是参战了吧。
这天下军队如沈度这般强化训练的还真不多。
不管是江南军队、李自成大顺军亦或是清兵,哪个不是从民间招进来稍作整理,便拉到战场上去打仗。
李自成的大顺军会拿出大把时间练兵吗?
美死你吧。
新招进来的人大多都属于人肉盾牌,一轮又一轮战争打下来,能活下来算你命大。
新兵活下来的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肉盾。
随着战争经历越来越多,通过优胜劣汰,新兵逐渐过渡到老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几乎所有军队都属于这一类,付出无数生命为代价,大浪淘沙换来一支强悍战斗力军队。
大概包括江南、清兵都不会像沈度这般泼上命训练。
沈度当然没有慈悲到圣人那种程度。
派出辅兵深入到河北地界活动,危险性也不小。
但是,你让沈度学习李自成那种方式,他的心肠没有那么硬。
李自成的战法有个词汇:附蚁。
说的是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惨烈到士卒伤亡填满了壕沟,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
说到底是拿人命不当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底线,反正让沈度这样干绝对不行。
话不能说的绝对,或许沈度还没有走到那种境地吧。
沈度不允许主战军队上战场,强化训练都大半年时间了。
为了对付满清骑兵,他要求每一名士兵射箭精准度都要达标,比如抛射,弓箭必须落在划线范围内,以达到弓箭洗涤的目的。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弓箭就是远程打击力量,是对付骑兵的主要手段。
想想看,用半年时间练习一项技能应该取得不小的成绩吧。
当然,能不能发挥作用,还需要在战场上得以验证。一支军队在没有经历战争的情况下说强大,似乎为时过早。
花巨资养着军队不打仗,也就沈度能干出来,换一个人绝对不会玩这种赔本的买卖。
在军队中也不是没有怨言,有时候反应还很强烈,尤其是在辅兵打了胜仗的时候。
打仗有战时补贴,看别人拿钱都有点眼红。
压力在督战员身上,他们告诉士兵:“战争是生死大事,技不如人会造成大量伤亡,大将军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强军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今天多下点苦功,多流点汗水,到了战场上要少死很多人。”
督战员讲多了,士兵也就理解了大将军,毕竟出发点是爱护士兵。
军队建设也不光是主战军队,少年护卫队也在加强并扩大。
在沈度的大本营登州,少年们长了一岁,在经历长时间训练之后,不断地抽调十六岁左右训练合格孩童。
如今跟在沈度身边的少年护卫队已经扩充到一千人。
在济南的这段时间里,随着人口大量流入,孤儿数量庞大。
沈度专门设置了一个收养中心,从登州抽调部分教员进行管理培训。
登州的教育模式,经过实践中反复修正,基本已经成型。
这是沈度的基本盘,重视程度还在主战部队之上,未来少年护卫队要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并完善。
在这个乱世,文化人失去了上升通道,同样要面临饥寒交迫困境。
对许多人来说,找一份教书育人职业,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沈度也很重视教育,专门抽出时间与文人研讨登州教材,进一步完善并编制出他所希望看到的教材。
教材是系统的,模仿后世教材,编制出初级教育、中级教育,甚至是高级教育所需教材。
这不是说沈度要在当下推行新教育方式。
毕竟是战乱时期,条件不允许,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其中。
生存是当前第一要务。
但是,可以在这批孤儿当中逐步扩大试点,为将来推广做铺垫。
加入到教育行业的这批文人也属于资源,是不是合格人才,要在实践中筛选,优胜劣汰。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教育职业。
沈度不能一下子改变整个大环境,但可以潜移默化。
他当然希望文人越多越好,最好全民都识字,都有文化。
但是,所有人都来读孔孟之道,开口之乎者也,在沈度看来那是废材。
大明朝廷中的大臣们绝对是文人中间的翘楚。
问题是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论打嘴仗,崇祯都望着他们发憷。
这帮文人凡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让你无法反驳。
大臣们不光与皇帝斗,大臣与大臣之间也是明争暗斗,所有的精力都化作内耗,几乎贯穿整个大明史。
说到底,这些文人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古往今来经典著作,取其精华转化成自己如何与人斗的本领。
这不是说完全排除现有文化,与过往历史隔绝。
你可以研读孔孟之学,当然也可以研究黄老之学,沈度更希望百花齐放。
但是,这种研究适合少数人,无需所有文人全部投入。
学什么、研究什么,是个人选择,沈度当然不会去干涉。
但是,你要考虑一个出路问题。
因为能提供的岗位非常少,或许你研究了一辈子,最终连口饭都没得吃。
当然,家里有钱的富人另当别论,尽可以研究一辈子。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有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实用性人才。
沈度不可能急于求成,他在潜移默化,从最基础工作一点点铺垫。
比如财务管理,沈度旗下各行业都在使用新型记账方式,用简易数字取代繁琐。
关键是简便、实用、快捷。
现在已经有扩散的趋势,东昇那边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与沈度合作的许多商家也在学习使用这种方式。
沈度相信,只要是好东西其实不愁推广。
改造就有体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一步步来,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