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若从天空往下看,遍布河北的大道上,运输物资车队从北往南延绵不绝。
毕竟是十万大军的规模,河北地面广阔也经不住这般抢掠,无数资源被源源不断往山东输送。各部都有时间限制,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到手的财富不及时拿走,到最后也是一场空。
任务完成了,从北往南辅兵有序撤离。
留给沈度的时间窗口很短,他要在满清军队与李自成军队分出胜负之前结束河北行动,否则的话,那就是引火烧身。
满清军队与李自成军队是生死决战,当然不会关心河北匪患,匪患嘛从来都有,无关大局。
所谓撤离也不是全部撤走,在这片广大区域中,某些地方还要保持一部分力量。
匪患总不能一夜之间消失,要时不时出来招摇一番,让河北人感觉到遍地是土匪。
当然,留下来打游击,那是高看了他们,辅兵嘛,干点脏活还行,搞点破坏,打击一些小势力还可以,真若是上战场打仗肯定不堪一击。
与前一次一样,“匪徒”不光是抢财物,抢粮食,连人也抢,大多数河北郡县衙门官员都被拐走。
而后这些人被卖掉。
卖给谁?
当然是山东了,包括山东巡抚刘崇德在内的各级府衙,他们花高价赎买这些被匪徒掠走的官员,毕竟大家都是大明朝臣嘛。
山东官员不惜花费巨资拯救大明官吏,劫后余生的这批官员是不是很感激呀。
后续沈度要对这批官员进行甄别,去其糟粕,留下精华进行培训教育。
此次“匪祸”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十多天左右,由于以前被洗劫的南部郡县府库空空,河北城镇粮商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出售,多数家庭存粮消耗殆尽。
大明王朝被闯贼灭了,天下大乱,今儿又听说匪患再起,越发人心惶惶,感觉河北这地方真的待不下去了,许多家庭不得不举家南迁寻找活路。
当河北中北部遍地匪患之时,河北南部已经涌现迁徙人流。
或许刚开始迁徙的人不多,但是,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隔壁张三家走了,李四家里会怎么想?
关键是买不到粮食,难道要在这里饿死吗?
走吧,也许能找到一条活路。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河北大地热闹非凡,人类活动痕迹明显在加速。
因为靠近京城,担心大顺军队反扑,沈度的手下将领对于此次行动如履薄冰,认为这是在摸老虎屁股,甚至是虎口夺食。
李自成大顺军号称百万,是山东军队能招惹的吗?
所以在此次行动之前,各部探讨行动策略的时候千小心万小心,最好一击必中,完成任务赶紧撤离。
也正是这种原因,连上一次行动中表现差的辅兵大队也是精心策划,偷袭行动更是迅捷。
这些“匪徒”不仅把各个郡县府库、粮商、大户粮仓抢劫一空,临走时还派出人到处散播谣言。
说什么李自成大军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军队以及辽东满清军队打仗,粮食消耗殆尽。
数百万大军没有饭吃怎么办?
估计要抓人当粮食吃。
特么,太吓人了呀。
一时间河北大地谣言四起,恐慌情绪越发严重,各种传言蔓延开来。
本来被“匪患”闹腾的让人害怕,传言又如此可怕,免不了有人内心开始动摇。
紧接着又听说河北南部有大批人开始逃难,南下大道上挤满了人,消息不断扩散并传播到北部地区。
这则消息无疑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北部也出现逃难的人流。
不是所有人选择逃难,毕竟有人难离故土,比如一些富户,虽然粮食等物资被抢走了,不还有土地嘛,舍不得自丢弃。
站在沈度的角度,走与不走是个人选择,反正河北的粮食已经被掏空,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然,走的人越多越好。
扰乱河北,榨干河北地区粮食以及物资,只是沈度浅层次目的。
更深层的目的是要给满清留下一个烂摊子。
你不是想入关吗?
那好啊,河北没有足够的粮食,满清几十万大军靠什么养活?
难道从辽东方向往关内运送粮食吗?
除了路途遥远之外,辽东也不见得有多少粮食。
毕竟辽东是苦寒之地,也没有后世的北大荒粮仓,否则草原人也不会总是惦记着中原。
其实沈度想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这些。
反正进入战乱时期,倒霉的肯定是百姓,受点苦遭点罪也是必然。
经过此次折腾,富户被搜刮的厉害,也就变成了穷人,河北地区人民几乎同时进入贫困,即所谓的消灭阶级。
随着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撂荒也是必然。
那么,未来沈度不需要暴力革命就能解决大明王朝留下来的弊端。
至于手段嘛,有点冷酷无情。
但不得不承认这是解决大明王朝遗留下弊病最好的方式,除此之外还真找不到好办法。
沈度不希望自己占领河北之后实施暴力手段解决大明王朝弊端,传扬开来那是与天下所有地主阶级站在了对立面,搞不好自己又是一个李自成。
现在多好啊,富人家也没有余粮,尽管某些地主手里还有土地。
不要忘了清兵马上就要入关,河北大地战火燃起,谁知道能活下来多少人。
再说了,沈度所制定的目标也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等到河北军事行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山海关的战争也进入尾声。
山海关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被特战旅送往山东,不限于战争进度以及战况,不仅描述了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也包括满清军队的战斗力强弱程度。
山东行省的高层,包括巡抚刘崇德以及军队高级将领心中都有数,知道山东军队是什么水平,无不对接下来的战争进程感到担忧。
根据情报所描述的战况,无论是李自成军队还是满清军队,都不是当下山东军队所能应对的。
沈度曾经预判李自成会失败,满清军队将要入关,到那时山东军队将直面满清军队。
不是说这些将领没有信心,山东军队没有经历战争考验这是现实,与满清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有着巨大差距。
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山东高层心里有这种担忧其实很正常。
与此同时,沈度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再一次拔高,毕竟一个能预判未来的领军人物如同神一样的存在,从古到今从来如此。
军队打仗不行,那就把希望寄托在沈度这个领军人物身上,也或许他早就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