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已经付出一千多人的生命,依旧没有登上滹沱河对岸。
但是,他们不甘心啊,总觉着再加把劲就能击溃匪徒。
他们不知道的是,对面的“匪徒”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吊住你的胃口,让满清军队感觉就差那么一点,或许加把劲下一次就能成功。
清军来了援军,那好啊,老子这边陆续增加人手。
但是,也不能太出格,刚好堪堪抵挡住清军的攻势。
清军哪里知道对手的狡猾,闻讯赶来的满清骑兵越来越多,不经意间形成添油战术。
特么,攻击一波死伤几百人似乎不是很多。
但是,累积下来死亡的人就多了。
这边距离浮桥位置还不足十多里地,得到消息的豪格快马赶过来,正在北岸观察战场情况。
从河道观察,河面很宽阔,水流缓慢,水的最深处也不过在马肚皮多一点位置,有些地方水深只有马腿一半,此处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渡河地点。
坏就坏在对岸有匪徒阻击,看人数大概有两三千人。
但是,攻击对岸的满清军队也不多呀,战马又跑不快,强行渡河伤亡率有点大啊。
问题在于,不渡河就不能剿灭匪徒,总不能就此罢手吧。
反正二选一的事情,不是在浮桥那边强行渡河,就是在这里强行渡河。
玛德,还没有渡过滹沱河,浮桥那边受阻,浅滩又有贼寇阻挡,一万五千兵马只剩下一万三千人。
哇哇,气死我了。
只是几千匪徒,还没有放在豪格眼里,关键是隔着一条滹沱河。
说狠话没有用,不要说数千匪徒,哪怕匪徒再少,大军没有渡过滹沱河,一切都是白瞎。
豪格正在犹豫着,手下统领巴彦建议道:“这里的渡河条件已经很好了,可以在浮桥那边佯攻,吸引匪徒的兵力,在这边集中兵力全力一击,或许效果不错。只要骑兵上了岸,匪徒再多也没用,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不错,浮桥呈单线状态,容纳的人非常有限。
这里不一样,宽阔的河面能够把大军铺开。
只要兵力足够,一次集中式冲锋就能冲垮匪徒的防线。
两相比较,也只有这边条件好一些。
想法是很好,岂不知对方人数多寡是根据满清军队强渡滹沱河的兵力随时做出调整。
满清军队增加兵力,难道山东军队不会追加兵力吗?
豪格也觉着这个战术不错,点点头,下达命令:“这边暂停攻击,都给我撤下来休息,传令浮桥那边开始攻击,尽量吸引匪徒兵力,为这边全力一击提供条件。”
添油战术终于结束了,清军撤回岸边,等待大军集结。
各部统领聚集在大帐内议论着今天的战况。
“总觉着哪里不对,难道河北的土匪都串通在一起了?两边加起来大概不少于五千人吧。更可恨的是,土匪的装备并不比军队差,如今的土匪都是这么逆天?”
靠,才觉悟啊,是不是有点晚。
不管是匪徒还是义军,都有自己的活动地盘。
他们大多都是独立行动,不可能汇集在一起。
反观河北境内,匪徒规模达数千人联合行动,这怎么可能。
“李贼撤离京城的时候,肯定有所布局,无非是想牵制我军力量,比如留下一部分军队,在勾连河北匪徒,形成一股抵抗力量。河北吸引我方兵力越多,西面的李自成压力也越轻。至于匪徒的装备精良,其实不奇怪,整个河北都被他们抢光了,不知道有多少武库装备到了他们手里。”
“莫比说得对,恐怕也只有这种解释,否则散乱在河北的匪徒不可以协调行动。光看对方的匪号都有七八个之多,如果匪徒各自为战,最终都会很快被消灭,联合起来才有活路。”
“......”
豪格听着手下议论,也觉着有道理。
匪徒嘛,大多都是几百人规模,上千人都很稀罕。
特么,河北匪徒成精了,都能与大清军队相抗衡。
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必定出自李自成的杰作。
再联想河北匪患,几乎同一时刻爆发,如果不是有人暗地里组织,怎么可能协同行动。
这买卖划算啊,只要留下少量军队就能牵制大清军事力量。
李自成果然狡猾。
呵呵,大概李自成也没有想到自己成了河北匪患的背锅侠。
其实满清这边怀疑的李自成的手笔也很正常,李自成被满清军队击败,不得不撤离京城,临走的时候给满清军队制造点麻烦,拖一拖后腿,牵制一下满清军队的兵力,这对于大顺军而言非常有利。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这个背锅侠非李自成莫属。
所以说,真正狡猾的人不是李自成,而是另有其人。
当初沈度要挖这个坑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考虑过了,如果山东行省是满清军队的主要敌人,他的这个计策毫无价值,多尔衮第一时间就把矛头对准山东。
大军调动,浮桥那边豪格只留下两千清军佯攻,剩下一万多人马全部集中在浅水渡河位置。
豪格心里清楚,几座没有建成的浮桥毫无价值,只能废物利用牵制对方兵力。
浮桥有快速进军的优势,但桥面狭窄所容纳的人数有限。
这也是匪徒为何竭力阻止清军的原因,一旦浮桥贯通,再想阻止清军过河将要花费更多的兵力。
其实参与阻击的匪徒不多,是为了吊住豪格,让清军感觉有贯通桥梁的希望。
仅仅是希望而已,却绝不会让清军得逞。
反正浮桥上能够容纳的兵力有限,清军只能实施添油战术,不知不觉中消耗兵力。
豪格选择浅滩渡河,是因为地势够开阔,八旗骑兵能够展开兵力。
对岸也不过几千匪徒,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一万骑兵冲锋。
缺点嘛,当然有,河中行走毕竟不是陆地,行进艰难的多,速度太慢,容易被射杀在河中。
这个问题豪格也想过,与其零零散散小规模冲锋,白白消耗兵力,不如大规模集团冲锋。
死人是肯定的,豪格要的是最终结果。
小规模冲锋一次死伤几十人、几百人,多次冲锋无果,不也伤亡上千人嘛。
关键是小规模冲锋很难击溃匪徒。
豪格坚信,匪徒挡不住清军一次大规模冲锋。
哪怕死伤人多一些,只要渡过河,匪徒也只剩下被宰割的结局。
表面上看,豪格有这样想法没什么大问题,前提是对岸的真正身份是匪徒,也确实挡不住一万满清军队的攻击。
但前置条件就搞错了,所谓匪徒是山东军队装扮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沈度能让满清军队渡过滹沱河才是怪事。
玛德,还真把对手当成土匪了,活该豪格倒霉。
这年头土匪也敢跟正规军硬抗吗?
所谓当局者迷,豪格大概也没有想到是山东行省把手伸进河北,清军非常清楚明朝军队的尿性,包括江南势力也不会跑到北直隶撒野。
而李自成战败往西逃窜,这是事实。
李自成会甘心吗?
显然不会甘心,那么,暗地里做些小动作,拉一帮乌合之众扯后腿也是必然。
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唐通这样想,豪格也这样想,包括多尔衮也是这样判断的。
换言之,如果不能得出这种结论,大概沈度也不会处心积虑地设这个局。
河北这个坑挖的有点大、有点深,没办法呀,这种事关生存的加量,你不坑死敌人,敌人会毫不留情地把你消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来不得半点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