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寻宝人 第1062章 艰辛谋生4

作者:吉小仙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6-28 11:50:1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周爷……您真能治这冻疮?”刘大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下意识地把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

“可以试试。”我点点头,“需要一些常见的药材,我写个方子,劳烦大娘看看能不能在药铺抓来,花不了几个钱。若有效,也算我兄弟报答各位这些天的收留之恩。”

王金龙看着刘大娘,又看看我,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成!周爷是实在人!抓药的钱,我先垫上!要是真管用,那咱就遇见高人了,至于引荐的事儿……”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接着说:“我明儿拉车去东四那边转转,看看能不能打听点罗家那事的准信儿。再不济,咱这胡同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要挑日子看时辰的,荣三爷写帖子,您给看看风水时辰,也算个营生。”

一丝微弱的希望在压抑的院子里悄然升起,虽然前路依旧艰难,但至少,我和二呆,不再是困在过去时光里,完全被动等待的囚徒了。

黑牙之力蛰伏在体内,诡杏门的药理,鬼门针的技法,还有那满脑子的风水堪舆秘要,在这乱世穷巷之中,或许真能凿开一条生路,为了二呆的伤,为了这些苦难中仍存一丝善意的街坊,也为了那渺茫的归途。

王金龙说到做到,第二天一早,揣着我写好的两张方子,拉着他的洋车就出了门,一张是给刘大娘的冻疮外敷药,另一张是给荣三爷调理脾胃的汤剂,方子上的药材都是常见之物,什么干姜、艾叶、红花、苦参、苍术、陈皮、焦三仙之类的,这年月北平城再凋敝,药铺里总还有存货,价格也低廉。

傍晚时分,王金龙拖着疲惫却带着一丝兴奋的身体回来了,他顾不上擦汗,先把一个用粗草纸包好的小药包和一个油纸包递给刘大娘,又把另一个稍大的药包和一小包红糖递给了闻声出来的荣三爷。

“刘大娘,这是周爷给您开的冻疮药,外敷的!荣三爷,这是您的药,按周爷写的法子煎服,这包红糖是药铺伙计搭的,说送您润润嗓子。”王金龙说着,黝黑的脸上难得露出点笑容,接着念叨:“周爷真是神了!那药铺坐堂的郎中都夸这方子开得好,说配伍精当,用料便宜又对症,还问我是哪位高人的手笔呢!”

刘大娘捧着药包,手都有些发抖,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哎哟,这……这可怎么谢周爷,要是好点的药铺坐堂先生给开方子,那至少要俩大洋的医资,我们可付不起。”

荣三爷接过药包和红糖,蜡黄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动容,对着我们耳房的方向微微颔首:“周先生有心了。”

接下来的几天,羊尾巴胡同尾巴尖儿这破败的大杂院里,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大娘严格按照我的嘱咐,每晚用热水泡过手后,小心地将那散发着草药味的药膏仔细涂抹在红肿裂口的冻疮上,再用干净的旧布条裹好。

起初几天,只觉得敷药处火辣辣的,裂口更是钻心的疼,她咬牙忍着。可没过三天,那折磨她多年的钻心刺痒竟然真的减轻了!红肿消下去不少,裂口也开始收敛结痂,虽然手依旧粗糙,但那种火烧火燎、碰都不敢碰的感觉大大缓解。她逢人便念叨周爷的好,干活时脸上的愁苦也淡了些。

荣三爷那边,冯氏主动帮忙生起了小炭炉,按方子给他煎药,那汤剂气味辛香微苦,荣三爷起初喝得眉头紧皱,可连着喝了三四副,他蜡黄的脸色竟透出点红润,白天咳嗽少了,精神头也足了些,他伏案写字时,腰杆似乎都挺直了一点。

这先生虽然话依旧不多,但看我的眼神里,那份疏离的怜悯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他甚至破天荒地主动跟我搭话,请教了几个关于养生调息的问题。

这两件事,像两颗小石子投入了羊尾巴胡同这潭死水,激起的涟漪虽小,却足以让街坊四邻侧目,王金龙更是成了义务宣传员,他拉车时但凡遇到熟识的常客或者小买卖人,总要提一嘴:“知道不,我们院住进一位周先生,那真是杏林圣手,几副便宜草药下去,刘大娘那冻烂的手见好了,荣三爷那痨病鬼似的气色都缓过来了。”

起初人们将信将疑,只当是王金龙在吹嘘,可当有人亲眼看到刘大娘不再捧着红肿的手唉声叹气,荣三爷走路也不那么一步三晃时,这传言就渐渐坐实了。

这天我带着二呆在院子里走动了一会,之后刘大娘带着我出去吃包子,小米粥刚上桌,我就听见旁侧桌几个人在闲聊。

“哎,听说了吗?羊尾巴尾巴尖儿那儿,住了位神医!”

“真的假的?能治冻疮?”

“可不!金龙家的说了,她亲眼见的,刘大娘那手,啧啧,往年这时候都烂得流脓,今年愣是收口了!”

“那荣三爷呢?他那脸色……”

“也精神多了!听说那周先生还会看风水,懂奇门遁甲呢!神着呐!”

“这么厉害?那赶明儿我老娘那老寒腿不行也讨要副方子,医资贵不贵。”

刘大娘冲我笑了笑,赶紧让小摊主给上了一笼屉的肉包子。

街头巷尾的议论,如同悄然蔓延的藤蔓杂草,不知不觉间,我这周先生的名头在羊尾巴胡同乃至邻近几条穷街陋巷里传开了,虽然还没人真敢上门求医问卦,但那份好奇和隐隐的期待,已经悄然种下。

王金龙也没闲着,他趁着拉活儿跑东四牌楼那边的机会,特意在罗掌柜那气派的四合院附近多转了几圈,跟蹲墙根晒太阳的老门房、给大户人家送水的力工、甚至罗家伙计模样的年轻人搭讪递烟,旁敲侧击地打听,几天下来,还真让他拼凑出点东西。

这天傍晚,王金龙收车回来,没顾上吃饭,先兴冲冲地跑到我们耳房门口。

“周爷!有信儿了!”他压着嗓子,脸上带着兴奋,冲我嚷嚷:“罗家那事,我打听了点眉目。”

我赶紧把他让进来,二呆也支棱起耳朵,靠在稻草堆上听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