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寻宝人 第1040章 山水跋涉

作者:吉小仙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6-23 18:45: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在县城简陋的驿站前,我们与向导老石头他们告别。

“五哥,蓝姑娘,各位,前面路更险,多保重!”老石头递过来一包用芭蕉叶包着的熏肉,诚恳的说:“山里打的野猪,路上垫垫肚子。”

“多谢石叔!一路辛苦!”我接过熏肉,心中感激苗人的情谊质朴而厚重。

看着两位向导赶着马车消失在荔波县城熙攘的人流中,我们知道,接下来的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在荔波码头,我们包下了一条稍大的木船,船老大是个精瘦的布依族汉子,话不多,但眼神精明。

船是常见的货运乌篷船,船舱不大,挤下我们这些人和装备后略显局促,但顺流而下总比翻山越岭快得多。

船桨划破碧绿的樟江水,两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奇峰突兀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屏风层叠展开。

溶洞在崖壁间时隐时现,藤萝垂挂,虽是初冬,但这南方地界还有些绿意。

水流平缓时宛如穿行在巨大的山水盆景之中;行至狭窄湍急处,船身剧烈摇晃,浪花飞溅,船老大沉稳地掌着舵,吆喝着号子,顺着激流滑行。

西楼趴在船舷边,大眼睛里充满了新奇,他不惧寒风,小手不时指着掠过水面的白鹭或岸上垂钓的渔人。

阿绣靠在船舱里,冰冷的江风拂面,脸色似乎好了一些,黄姥姥则闭目养神,仿佛在感应着水脉的流动,这段水路虽然辛苦,但比起山路的颠簸,已是难得的休整。

船行一日夜,我们抵达了罗甸县,罗甸地处红水河畔濛江下游,比荔波更显喧嚣,码头上船只如梭,人声鼎沸,充斥着浓烈的鱼腥味。

在罗甸我们联系五院在当地的分部,找到了唯一能去望谟的长途交通工具,一辆破旧的解放牌卡车,车斗里堆满了各种山货、竹筐,甚至还有几只不安分的鸡鸭。

大伙挤在货物和同样搭车的人群中间,开始了更艰苦的陆路行程。

卡车轰鸣着驶离罗甸,沿着坑坑洼洼的盘山公路向西北方向驶去,路况极差,车身剧烈地颠簸摇晃,扬起的尘土灌满了车厢,窗外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和深邃的峡谷,景色壮阔却也令人心惊胆战,车厢里弥漫着土腥味和货物混杂的气味。

小三被颠得七荤八素,云燕紧紧抱着西楼,蓝玉儿则护着阿绣,黄姥姥小小的身体随着车身晃动,眉头紧锁。

这段路漫长而煎熬,白天烈日当空,虽然温度湿冷,但车厢还是如同蒸笼,喘气的太多,热气散不出去啊。

卡车走走停停,不时要避让塌方路段或是给车辆让路,我们啃着干粮,喝着浑浊的凉水,靠着意志力支撑。

云燕说道:“这里温度高了一些,越往南空气就越湿热。”

我点头道:“可这也不怎么舒服,云南咱也去过,那边倒是四季如春。”

聊着天又颠簸了多半天,黄昏时分我们终于抵达了望谟县,这是一个更小的县城,依偎在北盘江支流边,疲惫不堪的我们找了家简陋的招待所休整一夜,次日清晨,我们换乘另一辆前往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小巴车,当然,我们行李太多,多买了几个坐儿。

这段路相对平坦些,也让我们有机会稍作喘息,窗外开始出现大片的水田和布依族的干栏式吊脚楼,身着靛蓝土布服饰的布依族妇女在田间劳作,孩童在溪边嬉戏,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这与之前险峻的山地和浑浊的江河形成了鲜明对比。

转天下午抵达了紫云县城,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中,布依族风情浓郁。我们没有过多停留,补充了些干粮和净水,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寻找前往贞丰的交通工具,最终我们搭上了一辆运送木材的顺风车,司机是个沉默寡言的布依族汉子,通过攀谈得知,其原来就是在生产队当司机员的。

木材车沿着更加险峻的山路向西行驶,目标直指北盘江大峡谷,随着海拔的下降,空气骤然变得更加潮湿。

路的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奔腾咆哮的北盘江在谷底如一条黄褐色的巨龙蜿蜒。

峡谷深切,两岸峭壁陡立怪石嶙峋,巨大的溶洞如同巨兽张开的黑口。

云燕念叨:“这就是被誉为地球裂缝的北盘江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震撼,也令人望而生畏。”

我们点了点头,听着云燕的讲解行路,汽车在狭窄的挂壁公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每一次转弯都让人手心冒汗。

不知行驶了多久,又是黄昏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我们远远望见了前方两座奇特而醒目的山峰,贞丰**峰。

那两座并立的山峰,圆润丰满,形态酷似大地母亲的**,在晚霞的映衬下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辉,显得既神圣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野性之美。

云燕说道:“五哥你看,它们是贞丰县最著名的地标,也昭示着咱们就要到达此行的最终目的地,笃山天坑群,那地方就在这片神秘土地的深处了。”

车子在**峰下的小镇停下,我们谢过司机,背着沉重的行囊走下卡车,站在小镇边缘,回望那沐浴在夕阳中的奇特山峰,再看向前方暮色渐浓、层峦叠嶂的群山,一股沉重而决绝的气氛笼罩了所有人。

贞丰到了,那神秘的万蛊归墟就在这看似宁静的群山腹地,我知道二呆的灵魂,也在那黑暗的深渊之中等待。

我们在贞丰县珉谷镇那家弥漫着桐油味的招待所里入眠,天刚亮霜花还凝在窗棂上,一行人已背着沉重的行囊站在清冽的晨雾中,远处**峰的轮廓在青灰色天幕下显得柔和而沉默,但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了西北,那是笃山的方向。

一行人在路边吃早餐,连带打听舌漏。

“去笃山?这个时节?”街边卖蒸饵块的老汉裹着棉袄,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团,他说道:“路怕是被霜打滑了哩,暗河村那边车子是进不去的,得靠脚底板走。”他粗糙的手指在油腻的围裙上抹了抹,指向一条蜿蜒没入山脊的土路,“顺着这条老路,过纳翁寨,再翻雷打岩,路窄崖陡,你们可得当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