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诗心:与李白同行 第44章 个人的选择

作者:作家73Y6vz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2 13:44:3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随着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广泛传播,李白诗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李教授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愈发忙碌,各种学术会议、文化活动邀请纷至沓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穿梭于不同的城市与场合,分享着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解。

在一场国际文化交流峰会上,会场布置得恢宏大气,现代化的灯光与充满各国文化元素的装饰相得益彰。李教授站在演讲台上,身着得体的中式长衫,眼神坚定而自信。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李白诗歌,承载着千年华夏的智慧与情感,其价值超越时空,在当代社会依然能给予我们无尽的精神滋养……”随着李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着互动式学习平台对传播李白文化的意义,台下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少人还认真做着笔记。

当李教授结束这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时,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持续了数十秒之久。会后,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如同敏捷的猎豹,迅速从后排站起身,快步朝着演讲台走来。他手中紧握着一张名片,脸上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那笑容几乎要咧到耳根,眼睛里闪烁着犹如饿狼见到猎物般对商业利益的强烈期待。

“李教授,久仰大名!”男子在李教授面前站定,微微前倾身子,恭敬地递上名片,“我是辉煌文化产业集团的CEO王强。我们公司一直密切关注着文化领域的创新项目,您研发的互动式学习平台,简直太令人惊叹了!我们对它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与您合作,凭借我们专业的商业运作团队,将这个平台进一步商业化推广,让它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王强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平台在商业推动下的无限前景。

李教授接过名片,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犹豫。他深知商业推广能让平台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但也担心过度商业化会破坏文化内容的纯粹性。“王总,感谢贵公司的关注。不过,在合作之前,我想了解一下贵公司的推广方案,以及如何确保平台上的文化内涵不受影响。”

王强自信满满地介绍道:“李教授,您放心。我们计划在平台上植入一些符合品牌形象的广告,同时推出一系列与李白文化相关的周边产品,比如印有李白诗句的文创饰品、书籍等。我们有专业的营销团队,一定能让这个平台家喻户晓,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李教授沉思片刻,说道:“王总,商业推广我并不排斥,但我希望我们能以文化传承为首要目标,不能让商业利益掩盖了文化的光芒。平台上的广告和周边产品,都要与李白文化紧密结合,不能为了赚钱而随意添加无关内容。”

王强连连点头:“那是自然,李教授。我们也非常尊重传统文化,这次合作一定能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双赢。”

然而,在后续的合作洽谈中,李教授发现事情并不像王强所说的那么简单。王强的团队提出了一些过于商业化的方案,比如在平台首页设置大幅弹窗广告,推出一些粗制滥造、只是简单印着李白名字的旅游纪念品。李教授坚决反对这些方案,双方陷入了僵持。

与此同时,随着平台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平台重新认识了李白诗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被彻底点燃,纷纷组织起各种文化社团,开展诗歌朗诵、文化研讨等活动。林悦老师带领的学生社团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经常来到诗庐,向李教授请教问题,分享自己学习李白诗歌的心得。

“李教授,我们社团打算举办一场大型的李白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您来做评委,给我们指导指导。”林悦满怀期待地看着李教授。

李教授欣然答应:“好啊,看到你们对李白诗歌这么热爱,我打心底里高兴。举办朗诵会是个很好的方式,能让更多人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筹备朗诵会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从诗歌的选择、朗诵技巧的提升,到场地的布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李教授尽管忙碌,依然抽出时间为学生们一一解答问题,指导他们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如何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诗歌的意境展现出来。

“同学们,朗诵李白的诗歌,要把握好他诗歌中的豪情与柔情。比如《将进酒》,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篇,朗诵时声音要洪亮,节奏要明快,展现出李白的豪迈洒脱;而《静夜思》则比较抒情,要注意语调的轻柔,表达出思乡的淡淡哀愁。”李教授耐心地讲解着,学生们围坐在他身边,听得津津有味。

就在朗诵会即将举办之际,商业公司那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强找到李教授,言辞激烈地说:“李教授,您太固执了!我们提出的方案都是经过市场调研的,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您这样坚持,会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李教授坚定地回应:“王总,我不能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破坏了平台的文化品质。我们的初衷是传承和弘扬李白文化,如果背离了这个目标,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王强气呼呼地离开了,合作陷入了危机。而此时,李教授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烦恼这件事,因为李白诗歌朗诵会即将拉开帷幕。

朗诵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舞台上,学生们穿着传统的汉服,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朗诵着李白的一首首经典诗作。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李教授坐在评委席上,看着舞台上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尽管生活忙碌,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只要看到这些年轻人对诗歌的热爱,看到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朗诵会结束后,李教授收到了王强的电话。王强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李教授,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我们愿意调整推广方案,以文化传承为重。”

李教授欣慰地笑了:“王总,很高兴您能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一定能让李白文化传播得更远。”

在这个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时期,李教授在商业合作的波折与年轻人对诗歌的热爱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始终保持着与诗歌的紧密联系,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继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