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日不落帝国 第98章 朕读书少

作者:风之清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18:02:5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由检屁股刚一坐定,吏部右侍郎李长庚就率先上奏道:“陛下昨日颁下圣谕,要求奏章简短白话,臣以为此举不妥,奏章限定字数,必然会导致奏事不明,难述其详,甚至会产生歧义,误国误政。

“而白话乃贩夫走卒之言,市井小民之语,粗鄙不堪,难登大雅之堂,而满朝诸臣,皆是夫子门徒,如果皆用这粗俗之语,岂不是斯文扫地,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李长庚话音刚落,好几十个大臣就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好家伙,朱由检昨天刚颁布了奏章写作规范,今天就有一大堆的朝臣站出来公然地反对。

本来朱由检以为这不过是件芝麻绿豆一般的小事,但没想到朝臣们竟然会群起反对,好像是扒了他们家祖坟似的。

朱由检暗暗地冷笑一声,道:“李爱卿,朕瞧你说话,也同样是白话连篇,怎么写到字上,就非得骊六骈四,引经据典,不写出几个生僻字来,就显不出你学问高深是吧?你既然看不起那些贩夫走卒市井小民之言,那便从今日起,你也不必说白话了,全用雅言得了,朕派人就跟着你,但凡说一句白话,朕便敲掉你一颗牙,如何?”

朱由检笑得是人畜无害,但李长庚倒是有些慌了。

虽然他肚子里是有些墨水的,写文章的时候,搜索枯肠,倒也能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锦绣文章来,但若平时说话,也让他文绉绉地来上这么一段,旁人指定说他有病。

毕竟在这个时代,口语和书面语已经是严重地脱节了,写文章是一回事,说话那是另一回事了。

李长庚赶忙地跪了下来:“陛下恕罪,臣知道错了。”

朱由检晒然一笑,道:“瞧,李爱卿,你又犯规了,说的还是贩夫走卒之言。侍卫,去,敲他一颗牙下来。”

一名虎背熊腰的大汉将军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一个大耳光子就抄了上去,打得李长庚是眼冒金星,一颗带血的门牙从嘴里直接就飞了出来。

不多不少,正好一颗,这名大汉将军耳光的力度掌握着还正是刚刚好。

李长庚没想到朱由检真的是言出法随,吓得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但话却是万万不敢再说了,否则的话,满嘴的牙今天不知道还能剩下几颗。

满朝文武不禁是一阵愕然,我靠,李长庚就因为上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活生生地被打掉了一颗牙。

刚才许多附议的大臣也是甚为不忿,有些人想要再说,但摸摸自己的后槽牙,还是忍了吧,毕竟掉几颗牙的话,说话走风漏气,吃饭它也不方便呀。

朱由检冷哼一声,道:“奏章是什么?是让你们进言陈事的文章,是下情上达的通道,是处理国家政事的方式,并不是让你们来舞文弄墨卖弄才华的,朕读书少,看不懂你们那些个锦绣文章,让你们写个白话文就这么难吗?再说朕也没说完全限定字数,只要是实事正事,你们只管写便是,但那些废话屁话,拍马溜须的,无病呻吟的,你们就不用写了,既浪费你们的时间,又浪费朕的时间,这又是何苦?”

群臣皆是哑口无言,英国公张维贤倒是哈哈大笑道:“陛下说得在理,俺老张就是一个大老粗,最见不得那些文绉绉的文章,不管是奏章还是圣旨,净整些让人看不懂的东西,看起来高大上了,但却没几个人瞧得懂,那又有何用?还是用大白话实在!”

朱由检暗暗点头,这个张维贤,倒也是有些头脑的,这一神助攻,更让那些不赞成白话奏章的人无言以对。

“此事就此打住吧,无需再议,以后所有的奏章,一律按新规办理,不符合规定的,内阁和司礼监有权驳回。朕希望诸位爱卿,把精力放在办实事办正事上面,为民请命,为国分忧,少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躬听圣谕!”众臣没人再敢反对,齐声地道。

面对群臣,朱由检也是无力来吐槽了。

其实用白话还是文言来写奏章,本来是屁大点的事,但只要皇帝你一推行,立马就会有一大堆的朝臣来反对。

今天若不是朱由检态度强硬,这件事恐怕会陷入到无休止的争执之中,最后拖得是不了了之。

看来,这些朝臣,真是不能给他们好脸色。

给他们三分颜色,就真能给你开出个染坊来。

还好今天自己立场坚定,在事情刚出现苗头的时候,重重一记耳光打掉了李长庚的一颗门牙,才把那些企图游说的官员的话给堵了回去,才让新规顺利地执行了下去。

钱龙锡这时上奏道:“陛下,工部刚刚拟定甘薯推广计划,准备明年开春在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五省推广种植甘薯五万亩,臣以为万万不可。北方诸省,蒙受连年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现在种粮都殊为不易,如何能腾出五万亩良田来种植这种从未听说过的甘薯,一旦种植失败,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望陛下三思啊。”

钱龙锡的话立刻引得殿外的朝臣是议论纷纷。

“是啊,甘薯是个啥玩意,能不能吃呢?”

“种一种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的东西,这岂不是太过冒险了,一旦没有收成,那让老百姓咋活呀?”

“就是,五万亩地,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慎之,当慎之!”

“……”

朱由检这次并没有直接对怼钱龙锡,而是转头看向了韩爌:“韩首辅,不知你意见如何?”

韩爌倒是见多识广,道:“臣听闻过福建那边有种植此物的,尚可裹腹,但却不可与主粮相提并论,而且只是在南方炎热地区种过,北方寒冷干旱,甘薯适不适宜种植尚无定论,工部贸然推广种植五万亩,此中风险利害甚大。臣以为,可以在各地挑几十亩地出来试种,如果可行的话,下一年度再行推广未迟。”

其实韩爌说的也不无道理,北方没有种植过甘薯,冒然大面积种植的话,风险的确太大了。

先试种,再推广,这样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