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地球上源远流长的文明且没有任何的断代,不仅仅只是四大发明引领了世界文明,在近代之前,华夏文明在各个领域内都居于领先的地位,那时候的西方,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时代,完全是一个愚昧落后未曾开化的状态,这样的一种文明,那怕在黑暗之中再摸索一千年两千年,依然是难以走出黑暗。
而来自于东方的曙光拯救了西方的黑暗,先进的文明,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科技冲击了整个的西方世界。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管西方承认与否,这个巨人就是来自东方。
那时候,西方对于东方文明的觊觎几乎到了一种不择手段的地步,剽窃、偷盗、贿买、劫掠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而我们东方大国呢,对这些包藏祸心的西方人,却全然没有防备之心,有时候,更是慷慨地予以赠送。
可结果呢,我们慷祖宗之慨送出去的东西,却最终成为了西方这些白皮侵略我们的坚船利炮。
我们发明的火药,最大的用途是制作烟花爆竹。
然而西方白皮在获得这些技术之后,却在武器上不断更新迭代,很快西方制造的枪械火炮在性能上就超越了东方。
现在大明朝军队之中使用的最好的火炮红夷大炮就是欧洲人最先发明的,大明仿制之后才大规模列装于军队。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代,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军事科技领域,大明确实已经落后于欧洲的那些列强了。
但这种差距并不太大,也没有产生多大的代差,只要大明在研发力量上多投入一些,再度超越并不是什么难事。
真正的差距其实是在思想上的,大明人学而优则仕和重文抑武的思想,才是让这种差距越来越大的本质。
在麦哲伦已经完全环球航行从事实上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球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大明人依然不知道这一点,还是坚持祖宗留下来的天圆地方的观念。
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的血腥积累已经开始,而大明依然是坚持重农抑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落后已经成为了必然。
而且以后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直到两百多年以后,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列舰轰开满清的国门,华夏人才会真正感觉到这种差距的巨大。
而现在朱由检的穿越,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个问题。
毕竟朱由检没有穿越到普通民众的身上,而是穿越到了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帝王身上,这就让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
比如提拨徐光启来当工部尚书,就是朱由检人尽其用的最大体现,如今的大明,再没有人比徐天启更适合当这个工部尚书了。
而对于其他的大臣而言,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毕竟徐光启现在的职位是礼部左侍郎,不出意外的话,他可能会很快接任礼部尚书一职。
六部的排序是吏户礼兵刑工,礼部是六部之中排名第三的部门,仅次于主管官员任免吏部和执掌财赋大权的户部,地位还要高于兵部和刑部。
至于工部,那在六部之中是叨陪末席的,以至于工部的官员平级调往其他部都算是高升。
相反的,其他部的官员平调到工部的话,大多是如丧考妣,被视为降职。
所以许多官员看向徐光启的时候,不仅没有艳羡之色,反而是带着一脸的兔死狐悲之色。
礼部尚书是何等的光鲜亮丽,而且还拥有着不错的上升空间,毕竟成为了礼部尚书之后,入阁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成为内阁大学士。
而整个明代,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工部尚书能够入阁的,所以徐光启晋升为工部尚书,反而是走到了仕途的终点了。
但对于徐光启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礼部所管辖的事务,无非是礼仪和科举,尤其是科举,在其他人眼里,那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职位。
可对于徐光启来说,学而非所用,是他最为郁闷的事情,他的志趣和才能,只有在工部这个平台上,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他私底下甚至希望将自己调到工部去,就算当不了侍郎,当一个郎中也行。
当他把这个想法和吏部尚书王永光提及的时候,王永光完全是一脸便秘的神情。
也许王永光认为徐光启是脑子坏掉了吧,别人求官都是为了往上走,徐光启反倒是不求上进,自甘堕落,你的要求也太特殊了吧?
王永光没敢给徐光启办理,毕竟到了侍郎尚书这个层次的官员,吏部可没有了升贬的权力,真让徐光启到工部当个郎中的话,还指不定让人以为他给徐光启穿小鞋呢,让都察院的御史或者是六科给事中参上一本的话,那他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而现在朱由检突然地任命徐光启为工部尚书,让徐光启一下子梦想成真了,好半天才会反应过来,赶忙地上前参拜谢恩。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徐爱卿,朕让你来当工部尚书可是要干实事的,退朝之后,你便立刻核算工部所需劳工人数,即将上报,不得有误。”
徐光启老老实实地道:“臣当尽力。只是臣以为工部所需劳工数量有限,估计难以解决十万流民青壮。”
朱由检微微颔首,这个徐光启,倒也算是一个实诚之人,没有因为皇帝当朝提拨了他,就立刻感恩戴德,誓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工部的工程肯定是会有劳工的需求的,但需求缺口也不会过大,安置十万级数的流民劳工,无异于天方夜谭。
“这个朕也有所考虑,你尽力去办即是,剩余的劳工,朕自有安排。”
自从穿越之后,虽然朱由检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军事上,但也并不妨碍他对于其他方面的思考。
在经济层面上,朱由检考虑的最多的就是近代化工业的事情。
想要挽救危亡的大明朝,就必须要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